- 数据加载中...
正文
|
||||
從廣西賀州客家圍屋想起 從廣西賀州客家圍屋想起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 林文映 2015年11月6日從香港坐大巴走高速公路來到廣西賀州市,翌日來到八步區蓮塘鎮金雞嶺下的江氏祖祠客家圍屋參觀,這座客家圍屋建於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圍屋占地面積有三十多畝,分南、北兩座,相距三百米,呈犄角之勢。南座三橫六縱,有廳堂八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九十四間;北座四橫六縱,有廳堂九個,天井十八處,廂房一百三十二間。整座圍屋建築為方形對稱結構,四周有三米高牆與外界相隔,屋宇、廳堂、房井佈局合理,形成一體,廳與廊通,廊于房接,迂回折轉,錯落有致,上下相通,屋簷、回廊、屏風、梁、柱雕龍畫鳳,富麗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築文化藝術結晶,素有江南“紫禁城”美稱。 我坐在橫匾“江氏祖祠”下,兩旁對聯“五湖嘉賓臨吉宅,四海祥光照福堂”側,細想起廣西賀州客家人在此地艱苦奮鬥的歷史。賀州市約有32萬客家人,賀州市除南部的鋪門、仁義鎮外,其餘桂嶺、蓮塘、鵝塘、八步、黃田、沙田、裡松、公會、賀街、步頭、信都、仁義、靈峰、開山、水口、黃洞、大寧、南鄉、大平18個鄉鎮均為或多或少有客家人居住,主要居住鄉鎮有桂嶺、蓮塘、黃田、裡松、沙田、公會、大平、鵝塘等鄉鎮。江氏祖祠客家圍屋就在蓮塘鎮。蓮塘鎮黃姓,上代至賀州始祖于清嘉慶二十四年從廣東豐順遷來。厚園蘇姓開基始祖亦于同期從廣東揭西縣河婆遷來。除此外,居蓮塘鎮的客家人尚有江、薛、曾、鄧、劉、高、張等諸支。而賀州桂嶺鎮張姓客家人,有7000餘人,是當地較大的一支客家人,開基始祖于清乾隆年間從廣東五華縣遷來桂嶺,後至咸豐年間又有一支從五華遷入。桂嶺張姓客家人分佈在桂嶺鎮的進民、梅江、梅桂、金山、雙風、蓮花、均洞、瑞山等村,除張姓一支外,桂嶺尚還有鄭、王、黃、馬、羅等數支人數較多的客家人。賀州沙田鎮芳林村薛姓入籍賀州始祖在清乾隆年間;黃姓人民田定居第一代祖先亦在乾隆年間,稍早于薛氏祖先;沙田馬峰大田丘氏祖先于嘉慶年間從廣東揭陽遷入。賀州鵝塘鎮白基塘黃氏客家人定居祖先是乾隆後期從廣東興寧遷來;廈島劉氏祖先于清嘉慶年間從廣東興寧遷入。賀州八步鎮涼亭腳、黃田鎮大灣塘、蓮塘鎮文波等地鄒姓客家人祖先分別于清乾隆年間至嘉慶年間從廣東和江西遷來。賀州公會鎮客家人以謝姓和吳姓人數最多,謝姓祖先原居廣東揭陽,14代謝士月于道光三年遷至公會;道光十四年又有謝士明遷至昭平縣石筍,後轉至公會;道光十六年謝啟恩一支38人從廣東揭陽遷至公會聯合村。同期,吳姓祖先亦從廣東揭陽遷至公會清泉。賀州裡松鎮客家人以李姓和廖姓人數較多,李姓人祖先從江西遷入,廖姓人祖先則從廣東遷入。 客家人經過三次南遷才形成漢族的一支重要民系。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又稱“永嘉之亂”,和隨後的“五胡亂華”,即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侵擾中原,漢民族因避戰亂而南遷,多為棄官攜眷南逃,故又稱“衣冠南下”,此次南遷為漢民族客家民系的首次孕育。第二次是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其發難至稱帝至失敗,所經走的路線,幾乎與客家人南逃路線相一致。第三次是南宋末年,元兵進逼,客家先民從贛南、閩西南再進入粵東的梅州、循州、惠州,當時戶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皆編入“客籍”,這時候“客家”移民湧入,“客”勝於“主”,這就是“客家人”由“客”變“主”的過程,這就是“客家人”民系的形成。客家民系自元朝形成以來,在五嶺的南北山溝裡頑強地生存著、掙扎著、繁衍著。隨著人口的增長,再遷徙到國內其他地方,乃至遷到海外各國,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做“客”的步伐,也沒有失去建設“家”園的雄心。客家人黙黙地耕耘著,堅忍不拔地前行著,在中華民族的南方大地上不聲不響艱難地生活著,甚至讓世人感覺不到有這個民系的存在。一直到1851年1月11日廣東客家人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了震驚世界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運動,1853年定都南京,改稱為“天京”,1864年失敗。從此客家人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震動了清廷的統治,漢民族的客家民系也讓世界為之震驚的一個族群。 以客家人為主體的太平天國起義失敗之後,清朝統治者要把姓洪的及其他參加起義的男女老少都加以屠殺,屠殺的對象是客家人,屠殺的重點地區也是廣西、廣東的客家地區。因此很多客家人或改名換姓,或逃亡外地。大批客家人逃到香港、澳門、汕頭、廈門和海口一帶,象契約華工一樣,被迫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南北美洲等地從事苦役勞動。因為清朝統治者先在洪秀全於廣西造反的地方屠殺,後在洪秀全廣東籍居地和祖居地的地方屠殺,所以,後殺之地的客家人也有填補先殺之地的客家地,即從廣東嘉應州移徙至賀州。正如清軍左宗棠在剿滅太平天國起義軍後,給清廷的奏報中說:“太平軍起于嘉應,滅于嘉應。”指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吳如孝、賴漢英、賴文光等祖籍為嘉應州的客家人參與太平天國起義,而1864年太平軍天京失陷後退卻,康王汪海洋轉戰于嘉應州遇難,最後一位將領偕王譚體元在嘉應州黃沙嶂龍礤跳崖,結束了太平天國起義。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