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印度尼西亞客家巡馬


印度尼西亞客家巡馬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  林文映

 

我於20151210日偕同廣東省梅州市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長肖文評教授為團長的調研團,成員有鍾晉蘭教授、周雲水博士、夏遠鳴博士、泠劍波博士、魏明樞教授一行7人,到印尼進行客家文化走馬觀花式的短暫調查研究,謂之印尼客家巡馬。

巡馬的第一站到印尼首都雅加達。在印尼客屬聯誼總會副總主席丘昌仁先生、印尼客家博物館代表李世鐮先生、雅加達客屬聯誼會代表張和然與楊健生先生、印尼梅州會館副秘書長李南生先生等交流。丘昌仁主席介紹了在印尼的客家人約有800萬人,最早到印尼的華人客家人約在1500年左右。印尼客屬聯誼總會下屬有50多個分會。總會於20085月成立,由全印尼的客家精英組成:永遠資深榮譽主席有熊德龍、黃德新、楊克林;永遠榮譽主席有林文光、彭雲鵬、梁世楨、湯新隆、鄒麗英、唐裕、陳大江、熊德怡;總主席為葉聯禮;輔導主席為張慶壽;副輔導主席為章生輝、謝華安;監事長為傅志寬;副監事長為藍德良、楊平生;副主席有:李健輝(亞齊司馬威客屬聯誼會)、李美琴(峇裡客家鄉親會)、黃裕琴(萬隆客屬聯誼會)、古富楷(外南夢客屬公會)、熊國存(印尼茂物客屬聯誼會)、田鐵忠(牙律客屬公會)、廖幼青(印尼雅加達勿裡洞同鄉聯誼會)、曾季瑾(雅加達客屬聯誼會)、程偉光(印尼雅加達惠州會館)、湯崇源(印尼蕉嶺同鄉會)、李世鐮(印尼梅州會館)、廖世錦(印尼大埔同鄉會)、游步民(印尼雅加達永定會館)、遊宏倫(印尼中爪哇暨日惹特區永定會館)、陳萬新(任抹客屬聯誼會)、曾毓麗(諫義裡州客屬聯誼會)、林文進(印尼蘇島楠榜客屬懇親社)、羅式振(茉莉芬州客屬聯誼會)、李捷仁(錫江客屬積德慈善基金會)、李尚菲(瑪琅客家福利基金會)、劉漢強(龍目客屬會館)、張洪鈞(蘇北客屬聯誼會)、曹裕光(蘇南客家同鄉會)、黎岳英(龐越客屬聯誼會)、陳浪橋(三寶瓏客家公會)、楊聯俊(梭羅客屬聯誼會)、曾育廣(蘇甲巫眉客屬聯誼會)、黃陽生(泗水惠潮嘉會館)、盧聯邦(直葛客屬聯誼會)。執行主席為李世鐮、曾季瑾、葉正欣、湯崇源、田錦堂、池美萍組成。李世鐮先生說,要調查研究印尼客家人開拓移植史有三個城市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是邦加—勿裡洞,一個是亞齊—棉蘭,一個是坤甸。

接著參觀印尼客家博物館。印尼客家博物館座落在印尼縮影公園裡,它以先祖在福建省永定縣圓土樓“振成樓”為藍本而建成。2014830日落成,印尼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參加了揭幕儀式,並在儀式上讚揚印尼客家人勤奮、拼搏並且勇於迎接挑戰,也讚揚他們為爭取印度尼西亞獨立、推動印尼發展和進步作出了貢獻。客家博物館由印尼客屬聯誼總會籌建、由梅州市建築設計院設計。第一層將間隔成許多單元用作辦公室、接待室、會議室、宴會廳、圖書館、紀念品銷售部、客家美食小館等用途;二樓和三樓辟為展覽廳,展廳有三個:一為印尼華人歷史展廳,一為印尼客家人文展廳,一為印尼永定客家人文展廳。它展示一千多年來客家先賢背井離鄉的奮鬥史,以及數百年來在印尼華族中的傑出客家先賢事蹟,如在西加里曼丹建立“蘭芳共和國”的羅芳伯,著名華僑實業家、慈善家張弼士及張榕軒張耀軒昆仲,巴達維亞中華會館創辦人丘燮亭、梁輝運等。把客家人為人美作出突出的貢獻者張九齡、文天祥、程特別是商議合作研究客家華僑華人史,並收集相關資料。

巡馬的第二站到印尼第三大城市萬隆,來到萬隆客屬聯誼會會館,與萬隆客屬聯誼會輔導主席黃裕琴、客屬聯誼會主席吳元昌、客屬聯誼會副財政朱建真、客屬聯誼會樂齡組主任兼文教委員馮惠英、萬隆基督教會秘書長劉婉瑛、萬隆丘氏宗親會會長丘忠才、印尼西爪哇省華文教育協調機構副主席張興元、聯絡部主任惠珠碩士等進行親切的交流。萬隆客屬聯誼會於2008828日在萬隆鳳凰大酒店成立,黃裕琴為首屆主席,李振健、李漢芳、吳元昌、徐晉鴻、張愛樞、葉華瓊、楊萬鴻、葉海華為副主席。萬隆客屬聯誼會的宗旨是:純屬民間團體,不涉及政治,不分宗教信仰,忠於印尼祖國,遵守政府法令,發揚客屬精神,增進客屬鄉誼,加強經濟聯繫,促進文化教育,團結互助,共謀福利。萬隆客屬聯誼會最重要的成就,一是建起了3000平方米面積的會所大廈,讓客屬鄉親擁有了會所等於有了共同的家園;二是創辦起“崇仁三語國民學校”,即接受印尼語、華語、英語三語並重的課堂教學,學生人數由最初的4人發展到現在的430人,是萬隆唯一有華文教育的學校;三是舉辦各種活動,包括賑災救災、義務診療、銀會活動、慈善活動等。

接著詳細參觀百氏祠。但見門聯掛著“百宗共敬,氏族同榮”的嵌"百氏"字的楹聯,及“百氏創總祠宏揚祭典規儀功垂萬世,流芳彰祖德光大聖賢教範式千秋”。百氏祠是由萬隆渤良安基金會(簡稱Y.D.S.P.)募集資金於1986年建成,一進去,則虔誠地到“百世流芳”的神牌前致禮。先到“西河堂林氏歷代高曾祖考妣之神位”前參拜本家的神牌位,我祖父林遠昌就是出生在印尼雅加達的,曾祖父也葬在印尼,來到此處自然有歸家的感覺。

在萬隆市內參觀了“靈光寺”,但見門聯寫著:“靈庇四海,光照九洲”。殿堂上掛著“虔心秉燭神如在,沐手焚香聖有靈”。寺內舉辦“阿南陀弟子規漢語學習班”,用漢字寫筆順、造句、改錯句、量詞、補語使用,默寫弟子規,寫上拼音解其意等訓練。這座萬隆市內的“靈光寺”,讓我想起了梅州市梅縣區陰那山下同名的“靈光寺”。此“靈光寺”雖沒有彼“靈光寺”的“三絕”:一絕為寺門前有一棵生柏樹兩棵死柏樹。生樹高30多米,枝繁葉茂,傲然挺立;兩棵死樹高度相當,幹大枝壯,枯死而不腐不朽。樹齡都達1100年以上。據史料記載,枯死的柏樹已死了300多年,生柏從此不再長高,雖鬱鬱蔥蔥卻與死的那株幾乎同樣高大。二絕為寺內主殿大雄寶殿常年香煙鼎盛,但不管任何情況下,都沒香煙薰人。人們傳說是因為殿頂的藻井所起的作用。據寺裡的和尚介紹,這個藻井是用1000多塊精製的長方木構成的螺旋形藻井,相互介面沒有用一枚釘子,結構巧妙奇特。據瞭解在我國這樣的藻井僅有兩處,另一個是北京天壇的方形藻井。三絕為大雄寶殿後面山上綠樹繁蔭,但大殿屋頂上卻沒有一片樹葉,這到底是為什麼?至今仍是個謎。

巡馬到印尼第三大城市萬隆,必到萬隆亞非會議會址參觀,這是例牌。萬隆會議於1955418-24日在此召開的反對殖民主義,推動亞非各國民族獨立的會議。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中國總理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避免了一次機難。會議討論民族主權和反對殖民主義、保衛世界和平及與各國經濟文化合作等問題。會議通過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和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確定了指導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一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二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三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四不過問或干涉他國內政。五尊重每一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地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六不使用集體防禦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七不以侵略行為或侵略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犯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八按照聯合國憲章,通過如談判、調停、仲裁或司法解決等和平手段以及有關方面自己選擇的任何其他和平手段來解決一切國際糾紛。九促進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十尊重正義和國際義務。60甲子後的2015年,亞非領導人會議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行。會議主題是“加強南南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繁榮”。來自90多個亞非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會議。印尼總統佐科致開幕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題為《弘揚萬隆精神 推進合作共贏》的重要講話,提出3點倡議。第一深化亞非合作。第二拓展南南合作。第三推進南北合作。這是萬隆精神的新發展。

巡馬印尼,調查研究客家人開拓移民于印尼有三個地方是必不可缺少的,一個是邦加—勿裡洞,一個是亞齊—棉蘭,一個是坤甸。由於天賜時間不及,只好神馬巡遊這三個城市。第一個地點是邦加—勿裡洞。它由邦加島和勿裡洞島兩個大島以及眾多小島組成,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以東,與南蘇門答臘省隔海相望,該地以北是中國南海,以南是爪哇海。該省面積18,725平方公里,人口約130萬,馬來人占72%,華人約占27%,下轄61市。邦加檳榔(Pangka Pinang,又稱檳港)為該省省會,人口約20萬。印尼勿裡洞邦加一帶的客家話近似陸豐口音的客家話,是五華地方的客家話,五華客家人到此挖錫礦。邦加—勿裡洞除了盛產錫礦外,植物以白胡椒、豆蔻,動物以海參出名,客家人以鍾萬學出名,鍾萬學曾在2005年至2007年任東勿裡洞縣縣長,後任雅加達市長。原邦加地方議會議員哈齊爾.瑪亞魯夫(Hazil Maaruf),是勿裡洋(Belinyu)馬來由族。他說,“我的祖母是勿裡洋客家華人。不同族群和諧的生活在一起,從來沒有分彼此。他有不少的華人朋友,沒有多數和少數之分。他們共同生活,是“斯峇萊族系”(Serumpun Sebalai),充滿兄弟情誼。在2013年印尼雅加達參加第26屇世界客屬懇親會上,有幸參與,得瞻丰采。

神馬巡遊印尼第二個地方是亞齊—棉蘭。亞齊 (Aceh) 是印尼最西部的一個省,位於蘇門答臘島最西端,印度洋進入南中國海的重要門戶,面積有5.7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0萬,其中穆斯林人口占90%。亞齊擁有十分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金銀礦、橡膠和木材等自然資源,是印尼資源最富庶的省份之一。2004年發生裡氏7.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或失蹤,因之世界出名。梅縣客家商人張榕軒張耀軒兄弟來到蘇門答臘島西端的棉蘭經營商業、墾殖業及開辦銀行等企業,經營橡膠、椰子、咖啡和茶葉,成立日裡銀行,發展各種事業。當局以張氏兄弟開埠有功,授予他們為雷珍蘭、甲必丹之職。事業有成,捐助10萬元光洋給香港大學。並以張耀軒名義捐建廣州嶺南大學一座2層的“耀軒樓”。1903年回國修建潮汕鐵路,請著名工程師詹天佑負責勘測設計,於19049月初動工興建,190610月幹線全部竣工,當年1125日正式通車。後加築意溪支線,總長擴增至42.1公里,造福粵東地區,開創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條由華僑投資興建的純商辦鐵路——潮汕鐵路。該鐵路於1939年被日本侵略軍炸毀,營運33年。堪為海外客家華僑支援家鄉建設事業的昆仲典範。

神馬巡遊印尼第三個地方是坤甸。梅縣客家人羅芳伯(1737179535歲時從梅縣石扇來到印尼加里曼丹島開採金礦。一方面在西加里曼丹的坤甸附近的東萬律從事開採金礦,一方面又率領眾人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挖塘養魚,僅幾年功夫就把西加里曼丹開墾成富庶的金礦之鄉、魚米之鄉。    

在此基礎上,1777年羅芳伯在曼多創建蘭芳公司,有說蘭芳公司是以客家人為主的蘭芳共和國制的架構。以曼多為中心周圍的茅恩、豬打虎、坤日、龍岡、沙拉蠻和山心等地都歸公司管轄,鼎盛時所管轄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除礦山和山地外,其餘大都成為可耕種土地。公司以坤甸作為商業中心,有說坤甸為蘭芳共和國的首都,開闢水路商埠有12處,陸路14處,邦戛、拉晝、萬律、萬那、加撻、文蘭、鹿邑、萬帝隆、喃巴哇、冒頓黎島、太港都是當時的重要商埠。羅芳伯創建的蘭芳公司,去世前有遺囑:“蘭芳公司大哥,系嘉應州人氏接任;本廳副頭人,系大埔縣人氏接任,此兩處永為定規;至於各處頭人,尾哥老大,不拘本州各縣人氏,僅可擇賢而授任,故歷代相傳,俱遵規例焉。”(見《蘭芳公司歷代年冊》)所以,蘭芳公司的頭人,羅芳伯去世後,便由江戊伯、闕四伯、宋插伯、劉台二、古六、謝桂芳、葉騰輝、劉乾興、劉生等幾位為廣東嘉應州(今梅縣)人接任。蘭芳公司1777年由羅芳伯創立,至1884年公司的頭目劉生去世後,公司內部意見分歧,荷蘭殖民者趁機派人接管蘭芳公司。蘭芳公司的群眾在梁露二(路義)的領導下,反抗荷蘭殖民者接管該公司,並擊退前來接管的荷軍。1885年初,從爪哇開來的荷軍又被擊退。18 8 6年荷軍再次增兵進攻,再敗。18 8 7年荷軍又從爪哇派來援兵,再加上有漢奸出賣,致使蘭芳公司起義群眾陷入重圍。直至1888年,蘭芳公司起義群眾因彈盡糧絕而全部壯烈犧牲。嘉應州人的蘭芳公司便告解體,但在加里曼丹島上存在111年,對開發加里曼丹島,對反抗荷蘭殖民統治者,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客家人開發南洋加里曼丹島的功勞永留史冊,激勵我輩後人!

就要離開印尼時,我們見到了當日的《印華日報》“印華新聞”刊登了《梅州市嘉應學院客家調研團採訪客聯 收集研究客家文化發展史》的報導,並將我發言的照片和內容刊登於上。可見印尼客家人對我們的“印度尼西亞客家巡馬”的歡迎如此熱烈。登上飛機,神馬俯瞰千島之國的印尼,真好像是一艘大船航行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船頭是蘇門答臘島、船身是爪哇島、船尾是巴布亞島等,往印度洋的西亞及大西洋前進,船上載著亞洲和歐洲大陸。在從雅加達走高速公路到萬隆花上三個鐘頭的同時,聽說即將由中國投資興建這距間的高鐵用半個多鐘頭就可以了,特感開心。中國的“一帶一路”和印尼的“海上高速公路”計畫高度契合,傳聞契合成功後,高鐵由中國首都北京出發,到廣州到南寧,到中南半島的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穿麻六甲海峽墜道到蘇門答臘島、再經巽他海峽墜道,直接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我坐上飛往馬來西亞吉隆玻的航班飛機,就好像坐上高鐵一樣,神馬巡遊馬來西亞了。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3180 |  个人分类: 无分类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16.03.01 21:51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