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72)松源老墟—由闽入粤第一站(三)


标签: target

 

            

             一条曲曲弯弯不大不小不长不短的河,发源于闽西上杭的山谷深处;穿州过省进入梅县松源,把这个闽粤交界的墟镇分为南北两块。

               

 



             这里距梅城一百公里,前人戏称梅县西伯利亚。在经济和交通落后年代,一辈子也没有到过梅城的乡民大有人在。因此,松源墟日是当地百姓的重经贸和外事活动,一个毕生津津乐道的话题。

     客家墟镇是山区农副产品集散地,墟日乃民间物贸交的共同约定。时至今,南边的新墟还算热闹,可惜内容日渐残缺。遥想当年,北边老墟好气派四盘八碗好排场是一个呱呱叫的副国级每逢墟日,粤闽两省五县十乡镇的乡民水陆并进,俨然会战赤壁的孙刘联军云集此地踊跃献演物贸和民俗文化大戏。逢年过节时达一万余众,沸沸扬扬极一时之盛也。

松源墟日,三教九流的舞榭歌台、粤闽两边的八音合奏。   算与松源有缘,今晚在镇留宿我和同伴相邀与松源老墟来一次亲密的对接交流。趁着黄昏的闲暇,我们信步而行、边游边拍。松源老墟的事情我只知一星半点,为让这碗杂碎汤文章勉强出台,只好唠唠叨叨一番杂七搭八的解说。各位光临惠顾的客官,慢用

 

      

           

 

             

 

                 今日梅州各乡镇固然还有三六九或二五八的墟日,而原生态的客家风情民俗已经缺肢少腿。我只好借助客天下广场的铜雕画面让品尝原汁原味的客家墟日。  

       这是一幅客家的清明上河图 在这栩栩如生的画面上,我闻到了泥土味、汗水味和六畜骚味,看见起劲叫卖的小商贩和山歌当哭的盲公盲婆;看见善于察言观色的猪中人和煞有介事的撮把戏;看见精瘦的二道贩子阿四古和一脸矜持的猪哥三;看见预约相亲的羞涩男女和巧舌如簧的媒人婆;我看见脸盘紧绷的吝惜大妈在奉神店大把抢购香烛汹涌人流中忽闪着赴墟专业户六墟伯的忙碌身影,我看见自称“岳家教”传人的福贤古伴随喧闹锣鼓、在丁字路口起劲地舞动狮头。我还遇上当年上山下乡时结识的相命先生!如今他已变身为地产公司董事,大师彩旗已换成易学研究会牌子,挂在城里的店门口了。

        久违了!当年摇晃晃赤脚走灯管的廖飞腿是否健在?那个赤膊上阵、酒气熏天的一声把一头两断的张蛮古如今安好?……

       咕拜!山里老家,咕拜!原生态的客家墟日。

      

  

 

 

             

            黄昏的松源老墟好冷清甚至有点苍凉,象曲终人散的剧场。残阳夕照里有老阿婆和小孩子在门口安静地排排坐、吃果果。老墟镇的住户多乎哉?不多也!男子汉们进城了,留守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他们的日子清静而孤寂。我来不及寻访和询问老人家,肚子里还装着多少老墟镇的故事,老祖宗的吟唱是否熟稔于心?身边的儿孙是否还有兴趣听你传诵古老的歌谣?

 

 

              

            

             

 

 



           松源老墟雅称怀仁市, 古旧门墙上的标题依稀可辨,如今人去庭空。怀仁两字乃传统客家人经商的游戏规则,无奈时过境迁,未知祖宗遗训还有无市场?

                             

              松源老墟有外洋风格建筑一条街,令人联想到老广州北京路和老梅城凌风路。很洋气的骑楼下堆满了很客家的坛坛罐罐,令人感到老土而温馨。

 

      我突然莫名其妙的一声苦笑。同伴问你得了神么?我说想起年轻时目睹的一个农民朋友的家事一个黑色幽默。有一年他兄弟俩分家,老婆和嫂子为一个咸菜瓮争得不可开交,正在僵持之际恰逢我的来访。你说这场合多尴尬!这个朋友不由恼羞成怒,抢上去夺过咸菜瓮举过头顶”一声落地开花!满堂目瞪口呆!

   我的咸菜瓮哇!一双农家妇女的惊呼隐约可闻     

    

               

 

              

 

 

 

             

             

 

 


            

 

          

 

 

 


    或许年轻的朋友会问道:为什么梅县西伯利亚的老墟镇也有挺洋气的建筑?我的回答是:这是一斗转唐山的番客从番邦移植过来的。你看墟镇旁的这条河,即使弯弯曲曲终究往前走,与梅江相会于松口元魁塔下过蓬辣、三河,沿着千里韩江流大海大洋。

     松源老墟有古老的木屋闪烁着昏黄的灯光,它在叨念着离家出走的游子,它在歌吟岁月的悠长;恍惚间我觉得这昏黄的灯光象苍老而慈祥的眼睛,它好温情、又有点感伤。

     我回返至另一座桥头,在习习清风里守望着老墟、新墟的黄昏和夜晚。

           

            

            

 

     我伫立于河边亭台,聆听潺潺流水。这条当年很热闹的小河虽然己经静悄悄无人喝彩,却依旧琴弦鸣奏。耳旁隐约传来一支古老的童谣,随风入夜与河水一起荡漾

 

             松源水,           来自大平山,

             层层树、重重山,       流水绕过好多弯。

            划小船、过石桥,        过了一桥又一桥;

             经桃尧、下松口,       一直划到铜琶桥。

            铜琶桥上望梅江,    梅水滔滔下南洋;

            阿婆当年桥上哭,     阿公哼起过番谣

 

          

           

 

 

 

 

 

                                               待续四、瞻仰蔡蒙吉故居

 

 


推荐到博客首页 (8) |  复制链接 |  评论: 13 |  阅读: 2790 |  个人分类: 游记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14.06.10 11:25

评论


 回复 发布者:张维耿
2014-06-12 08:26
邮缘兄此文很有价值,让人了解松源河也是客家人由闽入粤的一条路径。松源圩带骑楼的老建筑,亦令人想起客家人走向东南亚后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

 回复 发布者:荷池夜色
2014-06-11 23:25

 回复 发布者:千里邮缘
2014-06-11 21:57
miss默默: 真的是很不错额,谢谢分享!
这篇文章比较长, 向辛勤的默默表示谢意!

 回复 发布者:千里邮缘
2014-06-11 21:56
这篇文章比较长, 向辛勤的默默表示谢意!

 回复 发布者:千里邮缘
2014-06-10 22:03
小2: 老师,此篇改写作风格了呀,喜欢! 咕拜!山里老家,咕拜!原生态的乡镇墟日。这样的风格真的好!哈哈~~~
风格是内容和形式(即行文特点)的统一,悟到这一点即是豋堂入室的前提。

 回复 发布者:千里邮缘
2014-06-10 21:52
小2: “在这栩栩如生的画面上…………”这段太精彩了。最后那古老的歌谣又特别有味道。。。。。。
是客家民俗的丰富多彩,我不过是照抄照搬…古老的歌谣与自己内心高度吻合,因为自己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长大的。

 回复 发布者:小2
2014-06-10 21:42
“在这栩栩如生的画面上…………”这段太精彩了。最后那古老的歌谣又特别有味道。。。。。。

 回复 发布者:小2
2014-06-10 21:40
老师,此篇改写作风格了呀,喜欢! 咕拜!山里老家,咕拜!原生态的乡镇墟日。这样的风格真的好!哈哈~~~

 回复 发布者:千里邮缘
2014-06-10 20:59
草堂明境: 读邮缘老师的文章,对梅县古街镇有更深的理解。“阿婆当年桥上哭,阿公哼起过番谣…”让人想起以前客家人走南洋那段心酸史,让人嘘唏~~
谢谢光临!我也很有同感。想当年我亲眼看着外婆为旅居海外的兄弟送行,望尘洒泪。至今犹觉心酸。

 回复 发布者:草堂明境
2014-06-10 17:19
读邮缘老师的文章,对梅县古街镇有更深的理解。“阿婆当年桥上哭,阿公哼起过番谣…”让人想起以前客家人走南洋那段心酸史,让人嘘唏~~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