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论剑华山五月天(4)


武侠小说对于华山的染指当首推金庸先生的华山论剑,这是一个绝好创意。金大侠在华山论剑时被问到:为什么把武林最高级别的论剑放在华山,为什么不写嵩山论剑?大侠笑谈:嵩山很大,但是没有华山这种武侠小说的味道。华山有仙气、灵气。武林人士想要验证自己的武功修为,想争得天下第一,必须来这绝险的山峰,其实这攀登本身就是一种验证,除了武功,还有意志。无数的武林好手在千般苦行之后,能上得山顶最终名冠江湖的竟只有寥寥数人,环顾群伦也只有华山有这样的风骨能衬得上这样的英雄豪气。
     
剑,本是中国古代兵器,有剑为百器之帅说法。史传黄帝得天神授示,采首山之铜铸为剑,讨恶伐逆,号令天下,经夏商周,历代皆铸剑,是神权、王权的象征。不仅如此,剑还是君子之器,深为各阶层人士所崇尚。
     
剑既为天授,道门尤奉为神器,凡科仪,皆必用剑。所用剑器,或为金铁,为百炼之钢,无妖不斩,或为竹木,喷黄书符,遣将逐邪,或不见形,如道门中《慧剑诗》所述:紫极洞中传剑诀,不属阴阳不用铁。先天元气煅熔冲,铸成便会诛妖孽”。剑的长短尺寸亦不一,或为九尺六尺之长剑,或三尺常形,或仅数寸,变化随心,如意通灵,皆依道法中的圣数,运用也各有不可思议之玄妙。而剑的铸、藏、佩、置以及装饰也各有法度,难以表述。在道教文化中,剑也确实神奇,许多神仙都是御剑而来,化剑而去,仗剑施法,诛魔斩邪。自《庄子·说剑》以来,论剑典籍,不胜枚举。而修炼剑术,亦可成仙,如《真龙虎九仙经》将剑仙列为九仙之上乘。世传剑术之道,皆始于道家,上乘者,为养性修真,降魔卫道之法,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五载吕洞宾语:吾实有三剑,一端贪 、二断烦恼、三断色欲是吾之剑法也。”下乘者,为腾跃击刺,御悔强身之法,即今之武术功夫,流传最广。而道门中出于宗教需求,更重前者,多称之为神剑、法剑。不仅是代天行道的法器,还作为道派传度的信物,是镇山之宝。华山为西岳,按道家五行之说,西岳属金,据《五岳真形图》所载,华山本主羽毛飞行,兵革剑器之属,可见渊源之深。据淘弘景《古今刀剑录》说,大禹治水,曾铸神剑五柄分藏五岳,名镇岳上方剑,这就是史书所载华山的镇山之剑,却不知置于何处。清光绪山洪暴发,河谷改道,有人拾得龙骨,夜视有光,华阴县令闻之命人开启龙骨,见一剑,上有古文字,曰:镇岳上方,欲献之朝廷,却不翼而飞,今下落不明。
      
华山派是道派之大宗,剑法宗承吕洞宾、陈抟一系,仅论击技工夫,就属博大精深,在武术界影响深远。就其特色而言,身法飘忽,剑走轻灵,当空一击,不架不迎。关于华山派剑法,前人有诗形容:翻天兮惊飞鸟,滚地兮不染尘,一撒通身皆是手,只见剑光不见人
     
金庸说华山有仙气、灵气,有武侠小说的味道。
     
华山论剑用这个名字是一个文雅的讲法,并不是讨论剑法,也不是用剑来比武。有人批评过,华山论剑没有一个人用剑,有的用手掌,有的用手指,为什么用论剑?论剑是中国文化文雅的讲法。
     
三次华山论剑是金庸先生对武侠境界的三次理解不同,可以说是认识的深入和递进。第一次华山论剑就是把天下的五位武林高手选出来到华山顶上比武功,五大高手事实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中神通王重阳以德胜。第二次华山论剑事实上没有一个结果,因为最后到底谁是天下第一,描写当中看不出来,我们可以猜测出来,如果按第一次的标准应该是西毒欧阳峰是天下第一,因为给这样一个人天下第一有点不太符合武林道德规范,因此无果而终。像欧阳锋这样的人为武学痴狂本身足以达到某种境界,但是这个人把他精深的武术技艺用在某些方面,金庸先生并不赞成。第三次华山论剑,中间是老顽童,他武学天下第一,和欧阳锋正好是两极对立。   

华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雄奇险峻,灵秀绝伦,历史文化浩瀚久远,其中,弈道就与华山有着悠久的渊源,留下极富传奇色彩的文化烙印。秦昭襄王上山祭岳,以木欺神,从此有了的来源;道家老祖陈抟与赵匡胤以华山为注下棋,留下了赵匡胤卖华山华山自古不纳粮的佳话;樵夫观神仙下棋,忘了回家,烂了斧柄,留下了观棋烂柯的成语;一代武侠文学宗师金庸先生在2003年金秋登上华山,与棋圣聂卫平对弈,留下了一子定乾坤的奇局。数千年来,从秦襄王、宋太祖、陈抟老祖到今天一年一度的围棋精英赛事,华山与围棋结下了不解的情结。

      早在秦昭襄王时,由于封建时代人们认识自然的局限性,把景象险要、云蒸霞蔚的华山看作神仙聚居的地方和通往神仙境界的福地。封建帝王也不例外,对名山大川极尽封禅祭祀,以求江山稳固,寿命长久。一次,秦昭襄王赢则梦见主管天下金银财宝的西岳神白帝少昊,命各路神仙带来许多白花花的金银财宝到华山分发给因黄河水患而受灾的黎民百姓,并且言明要当朝皇帝带些烙饼上山祭祀供奉各路神仙,以换回金银。襄王醒后,激动不已,以为自己平日恭祭神仙有功,西岳大帝显灵,给自己这次与诸神会的机会。于是便命文武百官催促老百姓连夜烙了成千上万张饼子,并且亲自带各府官员,施钩搭梯上华山祭祀神仙。不料,上到半山腰,因山势险要,无路可行,襄王会见神仙心切,就将所带烙饼抛下悬崖,以释重负。待他们费尽艰辛,历尽万难爬上华山后,这才意识到无以供品祭祀岳神,便将山上松树砍掉,锯成烙饼形状,进献神仙。神仙见他意薄心不诚,以木欺神,就把白金撒落在华山。襄王的木头饼没了用处,便丢弃山涧,留下笑柄而返。从此人们就把以木欺神木饼叫做。襄王聪明反被聪明误,输了这次会神的机会,这也许就是以黑白分阵论输赢的围棋最早来历。

      到了宋代,道家老祖陈抟在赵匡胤黄袍未加身前,就以心神料定赵匡胤会有九五至尊,便约赵匡胤到华山下棋。当时,赵匡胤穷愁潦倒,身无分文,下棋又连输陈抟,连一分钱的赌资都拿不出来,真是一分钱难到了英雄汉。这时,赵匡胤灵机一动,以华山为注,要与陈抟棋下见高低。他以为,反正华山也不是自己的,输就输了,而陈抟心中有数,要把华山从这位未来的皇上手里赢到自己手里,作为道家的修仙炼丹之地。二人到东峰下一孤岭,排兵布阵,纵横驰骋,一阵金戈铁马,风云际会。最后,赵匡胤还是输了棋,只好把华山双手恭让给陈抟,并立文约贴于南峰绝壁。待赵匡胤登基坐天下后,才知陈抟并非凡夫俗辈,只好认定华山从此不再是王者之土,留下了华山自古不纳粮一段佳话。
     
还有一成语也出自华山棋类文化,就是观棋烂柯。相传,黄帝曾到华山聚仙台会群仙,与神仙在此下棋,二人你来我往不分高下。一华山樵夫路经此地,被棋局吸引,就把斧头放在一旁观战,待棋局输赢已定,这位樵夫去拿斧头时,斧柄已腐朽烂掉,待他回到家中,已是仙界一日,凡间百年村人皆不识其面,物换星移,他决意去华山修道炼丹,从此羽化成仙。

      公元2003108日,一代武侠文学宗师金庸先生应邀来华山参加金庸华山论剑大型文化活动时,经美女关,过美酒关后,到达棋圣聂卫平把守的棋艺关时,为难了。因为聂卫平是金庸先生的围棋老师。金老作揖,聂老回礼。寒喧半天聂老哈哈一笑:在我关前下一子即过矣!金庸老先生落子有声:承让、承让!于是就留下了一子定乾坤的佳话。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715 |  个人分类: 思想 |  系统分类: 思想•时评 |  发表于: 2008.03.26 15:21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