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客家老屋之四


林彦英公祠由来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东石镇,圩镇中心有一“林家祠”,其原称《林彦英公祠》。此公祠建于民国十六年,为东石林氏后裔为纪念开基祖林彦英世公(彦常公)而建。解放初期,为政府征用设为医院,八十年代由林氏后裔港、奥、台胞联合出资购回,作为林姓聚集、祀祖场所。

《林彦英公祠》分上下堂,上堂无楼,正中为林彦英石像,立石刻于后墙壁,右左对联为,“木思本水思源思本思源妥怀石室,花繁枝宗繁族繁枝繁族乃蔚长林”。正堂横梁雕龙画凤,居中上书《忠孝堂》金黄大字,左墙有石刻介绍先祖世德,右墙上挂人物像片,均为考取大学而又无钱读书,后由本族捐助完业人士;下堂两层楼,为木质结构,立扛梁石柱八条,高约十多米,整体建筑高大,采光充足。

《忠孝堂》与林姓姓氏由来,据史载:春秋战国,忠臣比干为商朝纣王的叔叔,辅佐纣王管理国家政治,为人正直,爱国爱民,纣王憎恨比干直言多事,欲除其九簇。比干夫人陈氏当时已有身孕三月,得知消息独自逃往河南省淇县南方(牧野)长林的山洞内。周朝武王打败纣王后,接管纣王天下,为安抚商朝臣子,寻得比干母子,赠姓氏为林。林氏坚公后裔最初繁衍于河南安平县(即博陵,又叫西河故有西河堂于济南堂之分)后子孙繁衍兴旺,或为官、或逃避战乱,经历多次迁居,主要往南迁徙,分居于山东、江苏、湖北、福建、广东等地。彦英公上代南徙福建后于蒲田定居,后迁汀州上杭。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传说彦英公父子由上杭石田塘尾,挑担(迁居)由蕉岭一路来到东石罗米岗,突然所挑扁担断裂,因此,就地选址定居,“落担祖村”其名由此而来。彦英公父子在东石定居后,主要以贩卖牛种为生,积累财富后,行善积德,曾在罗米岗运米赈灾于村民,人们感念其功德,把“罗米岗”改为“粜米岗”,后来发展成当地小墟。彦英公来东石定居时,人丁微弱,四代单传,四世本清公才生九子,其中以二房、三房、八房人丁最旺,分居东石各乡镇、村,大房林峦公脉下主居祟米岗及木连坑;二房林壑公脉下主居麻塘里、四角楼下;三房林茂公脉下主居黄机塘、龙石下深塘、风大塘;六房林积公主居大神坝的青子坪;八房林宁公脉下主居汶水、梧桐桥、石岩前、大营里。据说,东石镇有两大围龙屋,一是丰泰堂(风大堂)林姓,二是黄坑里黄姓。其有一事少为人知,丰泰堂(风大堂)围龙屋为四围、八横、三堂、三井。其天井特色之处在于无排水管道,遇水而不满。听人说,其天井底下放有许多水缸,雨水均流于缸内。林、黄两姓有一同年结拜兄弟,林姓会行风水地理,有日,黄姓“盖屋”(建房)请林姓选址。经林姓罗盘、八卦测量认定是风水宝地,其后人必有发达,林妻得知此事,点其夫说:“黄姓有发必对林姓不利”于是林姓更把黄姓屋场放则(压在罗盘线上)黄姓虽有发但必有一劫,后来果真成理,黄姓后人人丁兴旺,财运官运通天,忽一日,得罪当朝皇帝,杀其九簇,纷纷逃命。与黄姓相距不远有一余姓,见其家族衰败,欲欺侮黄姓人家,但终不能成。反而余姓人丁不如黄姓昌盛。

(资料收集于平远东石人屋2003913日)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3171 |  个人分类: 情感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08.04.11 23:10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