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十七大与哲学常识的切合点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哲学常识的教学过程中,找准教材的知识点与十七大的切合点,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说明十七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1.正确认识五年来的成就

1)十七大报告的主要论述: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2)上述观点主要可以用下列原理来分析: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用这些观点分析说明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五年来我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充分体现了这些观点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⑥辩证唯物论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好体现这一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五年来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说明了这些原理。

2.改革开放

1)十七大报告的主要观点有: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②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⑤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上述观点主要同下列原理相切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③,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⑤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⑥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⑦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3.科学发展观

1)十七大的主要论述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④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⑤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⑦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②世界上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⑤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项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⑥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⑦发展是事物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趋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⑧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⑥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发展的观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导向作用;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⑩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世界上的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⑤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⑦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层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优先发展教育

1)十七大的主要观点有: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上述观点主要可以用下列原理来分析: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运用这一原理,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运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理解教育优先、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③运用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说明更新教育观念的重要性;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道理;运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条件的观点,分析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完善国家资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⑥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

7.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⑤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上述观点主要可以用下列原理来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的重要性;②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的作用;③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④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原理,说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⑤运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说明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中的作用和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性。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论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④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上述观点主要与下列原理相切合: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在不同的场合下又可以相互转化;③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9.理论创新

1)胡锦涛同志十七大上的报告,有许多新提法、新表述,主要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④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⑤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⑥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⑨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2)与上述观点相切合的主要有下列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建设”改为“发展”、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增长”改为“发展”,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联系,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发展的关键在创新;⑤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说明创新不能否定一切;⑥认识总是发展的。运用这一原理分析说明,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⑦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002 |  个人分类: 我喜欢的文章 |  系统分类: 思想•时评 |  发表于: 2007.11.27 20:34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