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加载中...
正文
|
||||
再谈中药煎服法之——中药烧糊了怎么办?上周门诊梁医碰到一个患者回来复诊,是一个肿瘤术后患者,一直服用中药调理身体、控制复发有1年多了。这次的主要问题是“大便不通、口苦口干、肚子胀的厉害”。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什么原因吗?患者说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吃了中药以后不久就出现了。 梁医就纳闷了,因为开的中药是控制肿瘤复发的,有一部分是清热解毒散结的抗肿瘤中草药,药性是偏寒凉的,按理说不应该吃了出现大便不通、口干口苦等一派热象呀。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煎服方法有问题吗?砂锅、每天一剂、煲2次药水混合后分3次吃,这些都没有问题。 问题原来出在这里…… 再一分析,原来有一天下午患者准备服用第二次中药的时候,将煎好的中药用锅盛好在煤气炉上加热,结果忘记了,一碗中药水加热得只剩半碗不到。患者心疼之余,把当天第三次的中药匀了一小半碗和加热剩下的半碗中药混合了吃下去,结果就出现上述的问题了。 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理是什么呢? 患者将1碗中药水加热过度,只剩下半碗,这其实相当于熬制膏方的过程,只是还没有到熬成膏的程度。膏方之所以温补,其原理在于药物本身的补益作用,当然,熬制过程的温补性质必不可少。所以,患者原本清热解毒的药方,在长时间的熬制过程中,逐渐变性为温补药性,对于本身偏热不虚的体质来说,肯定不合适的。因为热邪和体内的毒邪结合排不出去,阻塞在肠道,就出现大便不通、口干口苦、腹部胀满等不适症状了。 中药烧糊了,也不能继续服用哦。 有些患友煲中药的时候会忘记,结果发现水烧干了,倒掉又有点可惜,于是再加水回去继续煎药服用。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烧糊的中药饮片,药性也已经发生变化了。比如荆芥是发散风寒的药物,其药性本来是辛温发散的,是发汗的药;可是如果将它烧成炭(荆芥炭),性质就变成收涩止血的药物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性质。类似的中药还有很多。 所以烧糊的中药切记不能服用,烧糊的砂锅也要彻底洗干净以后再继续煎煮中药。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