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百岁学者周定一


标签: style

百岁学者周定一

张观怀

 

2013年大年初四日下午,电话铃声响了,我拿起听筒就听见对方说,福州师范大学的李明德向你拜年!,是李教授。我立即询问李教授现在的位置是在哪里?李教授告诉我,他已经从老家水口返回到了炎陵县城,正准备到我家里来看看。李教授已是年逾八旬的德高望重的长者,我一个后辈岂敢让他亲自登门来看望我呢!于是,我当即劝李教授不必如此拘礼,我马上赶到位于神农大道的新亚湾宾馆去拜访他老人家。

我坐上“的士赶到新亚湾宾馆时,李教授已在2楼门口迎接我。两个人紧紧地握手,相拥着来到李教授落脚的房间。我记得李教授上次回乡省亲是在2000年的10,一晃又过去了12年。当年李教授的副教授女儿,现在也已是教授了,加上李教授夫人和从海外留学回国多年的儿子等教授级亲属,我笑着对李教授说,你们家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授之家啦……

交谈中,当我问到住在北京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的老乡、学者周定一时,李教授立即用缓慢低沉的声调告诉我,周老就在单位举办祝贺他百岁寿诞后的不久倏然仙逝!由于事情突发再加上临近春节,丧事从简,我们都是事后从他的家人的电话中得知的。但欣慰的是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编辑的《周定一文集》已经出版发行,也算是对百岁学者周定一老先生的一个永恒的纪念吧!

百岁学者周老先生与我们永别了,我寻思着要写点文字,也算是代表炎陵老乡对百岁学者周定一老先生的一片缅怀之情!

读书.求知

周定一老先生191311月出生在炎陵县龙溪乡古圹村(旧称酃县五都小古圹)一个客家人家庭。幼年在当地读私塾,后到县城入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前身为梅岗书院)读书,1925年随在铁路局任工程师的父亲周树吾到长沙继续读高小。1926中因病休学,1927年回到县城第二高级小学毕业。初中三年是在留日归来的酃县人士何炳麟执教的长沙岳云中学就读直至毕业。1931年考进上海浦东中学读高中,因“一二.”淞沪抗日战争在即,随之转学到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就读直至毕业。1935年因成绩优秀被北京大学录取,就读中国语言文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半年后,抗日战争局势不断恶化,临时大学又迁到云南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周老先生随学校一再播迁,在动荡中坚持读书求知,1939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多年,后应聘回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

觉悟.革命

周定一老先生在县立“二高读书的那几年正值第一次大革命时期,酃县(今炎陵县)的农民运动在中共酃县特别支部的领导下迅猛地开展起来。还是高小学生的周定一就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教育和集会游行等革命活动。他曾参加在洣泉书院操场上召开的群众大会,亲耳听过省农运特派员、县农协会主席朱子和慷慨激昂的演讲。曾接受中共酃县特别支部书记李却非的指派,与几位同学组成宣传队到县城大街上和十都、沔渡一带乡村开展“打倒土豪劣绅”的革命宣传活动。还追随押着士豪劣绅的农协队伍上街游行示威,高呼革命口号。在长沙读初中时与在另一所中学读书的酃县老乡刘乐扬相识,在刘的住处开始阅读一些秘密散发的铅印的小张的革命文艺等读物。事后好几年周定一才得知,刘乐扬早在那个时候就已靠拢了共产党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全国抗日呼声日高。周定一当时正是一名高中学生,曾多次参加上海学生去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求抗日的请愿活动,并负责领喊请愿口号。在第二次请愿活动中却遭到南京军警的血腥镇压,周定一在军警的追赶中落水,幸有群众相助,才免遭不测。那几年,接连不断的举行游行示威呼吁抗日救亡活动,周定一每次都积极参加,和同学们一起热血沸腾投身到抗日救国活动之中。

1945,周定一在昆明参加了西南联大师生为争取民主举行了一次示威游行,周定一手里拿着写有“要民主,要自由”的小旗子高喊着口号和同学们在大街上行进着,突然有个人把他请到一边,周定一正感到愕然时, 那人摘掉鸭舌帽,取下眼镜低声说,我是刘乐扬!在西南春城竟能见到酃县老乡,周定一非常高兴。刘乐扬指着身后的报馆说,我在这里供职,有时间到这里来找我,我现在的名字叫张兆麟。在后来的交往中周定一才知道,刘乐扬当时化名张兆麟,是地下活动的需要。这次是民主党派团体“民盟”主办的《民主周刊》任“记者”。经常采写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种种劣迹的稿件在《民主周刊》和昆明的其他报刊发表,结果引起了特务们的注意。有一次敌人在追捕刘乐扬,情况十分危急,正巧碰到周定一,情急之中周定一把刘乐扬带到他在校外兼职任教的南菁学校宿舍里躲开了特务们的追捕。

10,有民主倾向的省政府主席龙云被蒋介石用武力挟持去了重庆,云南政局进一步恶化,社会各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运动日渐高涨。国民党反动派恼羞成怒出手弹压,制造了震惊世人的“一二.”惨案。西南联大联合昆明市40多所大中学校师生开展示威游行罢课抗议,要求严惩凶手,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声援。周定一这个时候已经是西南联大的老师,与闻一多教授是中文系的同事,他仍然与学生们一道积极投身到反内战要民主的革命活动之中。蒋介石为了缓和气氛,假惺惺地将直接制造惨案的云南省警备司令关某“撤职查办,另派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继任云南省警备司令。霍揆彰上任后急于平息事态,通过身边的酃县人找到老乡周定一,邀请他去游说西南联大师生停止活动尽快复课。周定一拒绝了霍揆彰的“邀请”。后经师生代表与当局有条件地谈判才恢复上课。

语言学研究

抗战胜利后,北大、清华、南开都返回旧址办校, 西南联大解散。周定一受北京大学聘请仍在中文系任教。后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0,中国科学院成立语言研究所(后归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周定一就从北大调入语言研究所,。从此,周定一就一直在研究所工作,甚至退休之后仍然坚持语言研究。从成立研究所的1950年算起至2012年止,周定一到语言研究所工作和生活了62年。可以说周老的一生都贡献在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事业上。

周定一教授在语言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汉语词汇问题,重点是近代汉语词汇。他担任多年中国语言学界的中心刊物《中国语文》的编辑,1955---1960年他担任常务编委。 国家指令性计划, 编纂《现代汉语词典》的任务下达后周定一担任编审委员,并亲自参与编纂工作。他还是近代汉语研究室主任、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科院的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荣誉学部委员。据说获得这项相当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誉称号的学者,株洲市目前仅周老一人。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周定一教授在社会团体中曾担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等职务。周老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并选为民进中央学习委员会委员。

在学术研究上,周定一教授著述甚丰,他先后用周因梦、因梦、许令芳、尹梦华等笔名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和著作,他的代表作有:《扬雄和他的“方言》、《音译词和意译词的消长》、《所字别义》、《红楼梦里的词尾“儿”与“子》、《关于红楼梦里的“掌不住》、《红楼梦词汇中的标音问题》、《酃县客家话研究》《酃县客家话特殊词汇例释》、《酃县客家话语法》、《红楼梦语言词典》、《红楼梦词义演变一例》、《词汇的新陈代谢》、《论文艺作品中的方言土语》、《谈汉语规范化》等。周定一教授撰写的《语言研究与应用》专著和由他担任主编的拥有250多万字的巨著《红楼梦语言词典》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周定一教授早年撰写的《所字别义》一文,竟受到我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推崇。王力先生在为“文革”后的第一批汉语史研究生讲课时就高度评点周定一的这篇文章,称赞“写得很深入,并号召研究生“就是要写这种文章”。

周定一在大学期间,师从中国语言学界“三巨头”之一的罗常培教授学习传统的现代的语言学,获益不少启迪最多,之后又在罗常培的领导下工作,缔结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5812月罗常培去世后,周定一悲痛之余承担了《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的编辑工作,1963年结集出版,他用这特殊的方式回报对导师罗常培的感恩之情。

周定一教授还全力协同谭全基修订原由郑奠、谭全基编的《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一书,交商务印书馆再版发行。周定一在该书修订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谢绝在该书署名,只写了一个简短的“后记,体现了一个严谨、正派学者的高风亮节。

1978年周教授在《中国语文》发表一篇《承前启后,继续前进》的专论,文章从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等方面概述了近三十年来在完成语文工作三大任务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对我国的语言如何继往开来提出了他自己的意见。

桑梓情深

周定一是炎陵客家人,其父亲周树吾是炎陵一中的创办人之一。周定一夫人何显华(湖南大学毕业)在炎陵一中任教员和教导主任多年。周定一夫妇对炎陵县和炎陵一中非常惦念。

周定一以浓厚的桑梓情谊,写了不少怀念故乡的诗词和散文,特别是他站在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撰写了《酃县客家话研究》《酃县客家话特殊词汇例释》、《酃县客家话语法》等论文,据说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也是为数不多的关于炎陵县客家话的研究文章。

政协炎陵县委员会1987年正式编印《酃县文史资料》,恭请周定一教授为该书题写书名。周定一教授欣然命笔,题写了书名。现在,斯人已逝,周老的亲笔墨宝已成了永恒的留念。

年逾古稀的周定一教授夫妇198910月由北京回故乡探亲,专程走访炎陵一中,受到一中师生和县教育局负责人的热情接待。周定一教授夫妇倍感家乡的温暖。

1993年炎陵一中举办50周年校庆活动,周定一教授偕夫人何显华向一中赠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成果---《中国大百科全书》(全套7412.6亿字,书价4000余元)。炎陵一中数百名师生高举彩旗载歌载舞迎接周定一教授的赠书,县长何龙彪,副县长周新发出席了赠书仪式。后来周定一教授得知这一盛况非常感动。

,笔者曾于199710月到北京市车公庄路中国社科院20804号宿舍拜访周定一教授。正好周教授在包头铁路局退休的胞妹周我行也在座。在交谈中,时年84岁的老教授与年逾古稀的妹妹不由深情地回忆家乡的民俗和小吃。津津乐道地说起家乡的霉豆腐、烫皮和水酒。还兴致勃勃地追忆家乡人用牙钵磨红薯粉以及刨红薯丝、晒红薯片等陈年往事。俩位老人的浓浓乡情深深感染了我们刚从家乡进京的后辈。

20026,我接受县客联会写一篇关于炎陵县客家人概况的任务,准备在“世界客家人代表首次祭祀炎帝陵”活动中交流。9,杨耀荣同志将打印稿快递给周定一教授审阅。周定一教授认真审阅后并很快地作了回复。他在5000多字的稿件上批写了10,500字的意见,200511, 92岁高龄的周教授还再次给我来信,又谈及了其父周树吾的历史情况。一位社科院“院士”竟与家乡的一个普通文员亲笔书写信件沟通情况,令我非常感动。

 

201211,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领导和同仁举办茶会祝贺周定一老先生寿高期颐。并将中国社科院老学者文库丛书,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的《周定一文集》赠送给周老,作为百岁寿诞的一份贺礼,恭祝他身体健康,寿越双甲。周老非常欣喜。

天有不测之风云,2013年元月14,周老教授骑鹤西去,享年100岁。周老,天堂路上您老走好啊! 你的品格、你的风范,你的精神财富,炎陵的乡亲们是不会忘记的。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486 |  个人分类: 炎陵客家人物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13.08.22 11:12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