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故乡杂忆


标签: center 故乡

故乡杂忆

陈蔚然

                                                                                 守望相助——远亲不如近邻

在我们那个小小的村庄,住着三姓人家:陈、黄、张。其中,陈姓人多势大,张、黄人丁较少,也穷。但是,平时还是有来有往,黄家龙头古常来陈家卖豆干,黄洪古来卖煎豆腐,陈家的小孩也能吃到黄家的黄皮果、沙田柚;甚至陈家一个闺女还嫁给黄家的一个初中毕业生。

有一年秋天的傍晚,陈家大屋的厕所失火了,厕所棚上是堆放了柴草的,火势很大,危及正房,张黄两姓乡亲纷纷跑来救火,把人家的灾难当成自己的灾难一样,勇敢机智地攀上屋顶,和本屋青壮一道,用锄头和禾叉把瓦砾扒下,奋力浇水灭火,火扑灭以后,陈家上下千谢万谢,大嫂们煮饭做菜招待救火乡亲,感谢他们的义勇相助。

事后,张姓人略带讽刺地说,你们厕所铺的瓦比我们的正房还要厚呢!可是享老祖宗的福啊!

张、黄两姓穷办不起学校,小孩都寄读在陈姓的学塾里,都是小同学,还没有势利眼,倒也还算融洽。可是,私下里童言无忌,总爱说些不好听的话。一位张姓同学私下对我说:

“听大人说,你们陈姓老屋‘朝阳第’,就是‘招郎第’呀。”

还说:

   “你们大门口的对联‘妫水家声’,不是念沩水,是念‘龟水’啊!”

如此这般的调侃,说明姓小人单的人对强邻总是有他们的看法。

多年以后,陈家的学塾因为本姓的学生多了,课室不够,不能招外姓学生了,张姓家长们另外找了一块地方,因为没有合适的本姓老师,请了一位村里陈姓的老师来教,孩子没失学,学业有进步,家长们倒也很满意。

二十年后,听说,当年这批张姓学生有人当了省城的专科医生,有人当了报社编辑,有一个还当了海关的关长,真是后生可畏。

                                                                                    

张家也不是世代都穷,在张姓聚居的那一排村子里,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大屋,看来曾经相当显赫过。屋前一方禾坪,要上好几级台阶才能进入大门,想来,在它的极盛时期,应该是清堂雅舍,鸟语花香的。禾坪外面是一口鱼塘,在我们乡下,几乎每座大屋都是有鱼塘的,可以想象,有了鱼塘就不会“食无鱼”了,有禾坪晒谷子,也就可免饥饿了,有房舍可避风雨,就不会“无以为家”了。从大门望过去,对面是一片田畴,一道浅岗,一条活水从门前流过;屋后是青翠的山林,有一种富足和安宁的感觉,在堪舆家眼中,应该是个好风水。

鱼塘外面一道围墙连接着一座门楼,上书“重光第”三个大字。想当年,这座门楼落成之日,是何等风光!

屋的右面有一株高大的圆子树,白色的树干,浓绿的树冠,凸出地面的块根有如矮墙,我们曾来树下捡圆子吃,坐在树底下乘凉,遥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就像童话世界。

“重光第”顾名思义是重获光荣的意思,不过,重光第是不是重又吃光败光的谶语呢?现在可是衰落荒废,门窗紧闭,鸦雀无声,树丛和芦芒从破瓦颓垣中喧宾夺主而出,原来方方正正的禾坪已经崩坏了,鱼塘的水早就干涸了,门楼上长满了芦芒和薜荔,连门板都没有了,整个说来,就是一座废园。我不知道在暗夜来临之时,那里是怎样一番景象。原来是灯火辉煌,欢声笑语,厅堂里移杯换盏,呼幺喝六的热闹场景,会变成夜晚的风吹茅草,雨湿苔阶,走燐飞萤,鼪鼯来去的凶宅。

站在门楼外面眺望,不由得使人会问,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件?谜底就深藏在紧闭的大门里面,谁能打破这个谜团呢?

                                                                                 观音娘娘最亲

老屋对面山坡上有一座观音亭,神龛里供奉着观音娘娘塑像,像前摆着蒲团,供人跪拜,是村里三姓信众共同的神明,信众随时都可以登亭求娘娘庇佑。

逢年过节,或初一、十五,都有人来这里烧香求福,平时,只有吃长斋的顺元叔公前来敲木鱼念经,每念完一段经文,就敲一下钟;木鱼声,念经声,钟声和氤氲的檀香味,给神坛带来神圣庄严的气氛。每年的四月初八观音生日最是热闹。

神坛香案上有两个签筒,一个是问事签,另一个是药签,求神的人烧香点烛说明来意以后,抱着签筒跪下摇签,往签板上对号看签文,我曾多次替老太婆们解释过签文,她们脸上的表情就随着签文的好坏而变化了。整个签板上的签文,现在记得的只有两句:“梧桐叶落根还在,牡丹虽谢叶犹青。”

这两句签文曾使不知多少求到它的人受到感动,得到安慰和希望,因为它是形象语言,可以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作不同的解释,比如,对死了儿子的老人就说:“菩萨知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你的儿子虽然不幸去世,还有孙子、孙女会孝敬你的”。大概,即使是作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也只好这样地安慰她了。

求药签也很神。小时候,有一天肚子涨,跟祖母说了,祖母去求观音,药签上的方子是“鸡内金,姜,各三钱,水煎服”。服了两剂,居然好了。原来,鸡内金含有胃激素,正是治胃涨积食的药;还有一次是拉稀,祖母求到的药方是“京柿蒂  二钱,水煎服”,不知道“京柿蒂”是什么玩意,拿回来竟是柿饼的蒂子,我们小镇上的中药铺也真不简单,连这样的药也有。吃了两剂,拉稀就止了。后来才知道柿子里的单宁酸是止泻的。

据说,凡是神坛里的药签,都是由知名的郎中先生拟定的,用药都很轻,吃了不一定能好,但也不会坏到那里去,像大黄、朴硝一类的虎狼药是没有的,何况村民有病多数还是请郎中看,在神前求了不对症的药也不会吃。祖母给我求的药,正好碰对了,因此很神。

神坛上还有一件法器,就是“圣诰”,是一对合起来像猪腰的两半木块,求神者两手捧着“圣诰”跪在神坛前,低头默默说出自己最幽深的心事,请求菩萨决断,圣诰掷在地上,如果是一阴一阳,那就是吉利或同意;如果两块都是阴,那就是不吉利或不同意;如果两块都是阳,那就是不表态,随意。可是,信众还是要菩萨表态,一阴一阳的圣诰很明确,而两个阳的“笑诰”就说娘娘在笑呢,两个阴的“阴诰”就说是娘娘会在暗中保佑你了。人们总是要从菩萨那里找到安慰。还是“观音娘娘最亲!”

                                                                                                                       2013  4  6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4 |  阅读: 525 |  个人分类: 散文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13.04.07 15:54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回复 发布者:夜色光明
2013-07-22 22:05
守望相助,意义非凡。

 回复 发布者:精神家园
2013-04-24 21:51
观音真灵!

 回复 发布者:gzchwr
2013-04-15 21:04
答飞莲:一件事物,无论它多么平常,你之所以怀念,必有繋人心处。陈蔚然

 回复 发布者:鹤欲飞莲
2013-04-11 21:42
看到老师的文章,孩提时代的记忆油然而生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