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丁 山:画家张杰的六个故事


 

   【编者按】画家张杰,略为有点发福的身躯倒显得更为厚实。他右手习惯性地拿着一支烟,很有节奏的把烟点上,然后悠闲地抽起来,张杰老师幽默地说,“这烟,就是我创作的‘催化剂’,我画画的时候,有纸笔没烟是不行的,有烟没火机也不行,有火机没烟那更不行,必须都具备,才会有一种灵动的感觉”,张杰老师笑起来,就十分自然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映衬着那本来就红润而方圆的脸庞显得更为明显了,并着那一束往后倾的头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张杰老师说:人生是由无数的小故事组成的。我试着把张杰老师的经历描绘成以下的几个小故事,试着让张杰老师的自我叙述带领我们一起进入他的个人世界去感受他的艺术人生……

 

   故事一:记忆起,就喜欢画画

 

我想我的记忆来得比较迟,我现在对我自己最初的印象好像是10岁吧,从那时开始,我就发现我特别热爱画画,我时常拿着石块,跑到墙边,去画墙,哪里有墙,就哪里去画。

那个时候是70年代,农村里还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更不用说像今天的那些孩儿的玩具。那时我就常常趴在地上,乱涂乱画。现在回过头想想,这还真是一种启蒙,纯天然的启蒙。

记得那个时候,我就用五颜六色的石块在地上画了几辆自行车,连成一个圈圈,然后分给伙伴们,每人一辆,然后各自踩着转圈圈。现在想想,都还觉得挺有趣。其实,转动的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地上的自行车是不会动的。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很久都吃不上鱼,而山里的河里却有很多鱼,很清很纯净的水,一眼就能够看见水里的鱼在游动,印象中就在地上画鱼,慢慢地就忘记了“馋”,或者这就叫做“画鱼解馋”吧?但现在是已经难于看到如此清澈的水了。

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的爱好绘画才被我的舅父谢添崧发现,我的这个舅父是平远县剧团的舞台美术,他建议我父亲把我带到到梅城读暑期美术培训班,接受专业的美术培训,那时我认识了罗昌明、罗标等老师,让我接受了一些关于画画的基本知识,比如素描、颜色的搭配、静物写生等,也接受了一些画家的思想的熏陶。

 

   故事二:忙生计·立志画画

 

18岁的时候,就开始给村里人搞家具油漆,那个时候涂一张床给20多元,就是给一张床涂漆,然后画上一些山水、小鸟之类的小玩意,那个时候我走村过镇,全都是为了生计。后来我觉得搞家具油漆并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又开始读书,补习成人高考文化课,后来考入华南文艺成人学院美术系,经过了3年夜大的专业学习。92年毕业,但刚刚毕业的我,却不能从事有关绘画的事情,因为那个时侯绘画只是少数人又少数人的事情,所以,为了生活,我不得不从事很多与绘画无关或者貌似相关的工作。

    后来,我跟着装饰设计公司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去搞室内设计。为了生活,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自己画画的梦想。我去过珠三角、武汉、南京、上海、大连、去过北京、专门搞设计,搞酒店设计、旅馆设计等,也因此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各个地方独具特色的建筑和民俗风情,增加了我的阅历,可以说设计的工作对我以后的绘画有很大的影响。

98年回来梅州,继续从事设计装饰,事实上,多年的设计工作,并不是我的挚爱。自己觉得搞设计实现不了我的理想,因为设计形成不了或者说很难能够形成个人的风格,体现不了自我的价值观。但我觉得画画可以,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工作状态,起码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去作画,去努力。不用去附合他人的意见,但我相信,经过我的实践,我一定能够寻找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喜欢的。

但,搞艺术确实是相当艰难的事情。

我选择画画,我的家人还是比较支持我的,但有时还是不能理解。我发现,别人不理解很正常,但是我不能埋怨他们,因为他们即使是埋怨我,那也是代表他们爱我,只是希望我过得更好。

朋友说我并不“傻”,却为何做出那么“蠢”的选择和举动呢?苦苦在追求绘画干吗呢?你随便去干点什么,都比画画赚钱多!

但,我不是这么觉得的,我画画,这是我的理想,画画是我的生活的重要部分。其实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固执的人,我想一个人一生总应该有点追求,当你选择了某种追求的时候,就必须坚持,哪怕用一生,或许一生也实现不了。但,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去付出去坚持!

 

 

    故事三:人生起点:为梅州学宫作画

 

我想这应该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吧?或者更应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

2006年,距广东省“山洽会”在梅州召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梅江区区委等部门决定为正在维修的梅州学宫(孔庙)作大型壁画,物色梅州本土画家,有幸他们找到我,要我为孔庙作画。

当时我觉得这太难了,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一点都没有底气,但觉得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一个星期把草图拿了出来。

没几天,他们批准了,按原草图进行创作绘制。

那个时候,只剩下一个多月了,时间相当紧迫。

我的很多朋友以及当时画界朋友都在怀疑我,怎么能够完成呢?都说:“你在跟自己开玩笑!”

其实,我内心也是一片茫然和恐惧,“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图”正式草图都还没有出来,况且时间又那么紧急,也不知道能不能够完成。加上画界的很多朋友,都在说我是不可能完成的,我感到压力颇大,记得那个时候,我的一个朋友特地过来看我,然后对我说:“如果能够完成,那就是一个奇迹。”后来,这个朋友还想方设法帮我找到两个帮手,做一些放大草图的基础工作,以加快壁画绘制的进度。

后来实践证明了自己,既然有幸被选上,就不应该丢梅州人的脸,必须要有信心,不要让外面的人看轻我们梅州的本土画家。当时就想,尽职尽责吧,既然自己已经承担了,就要承担好,全身心投入到壁画的绘制中去。

创作中,我继续查阅相关资料,去新华书店图书馆、到梅州各大图书馆去寻找孔子时代的历史资料。

那时,我个人还要带着9岁的儿子,每天骑摩托车送他去小学读书,我从晚上画到天亮,然后叫儿子起床,给他弄点早餐,送他去上学,回来后才开始休息;下午继续画,四点多要去接儿子回来,辅导他学习,弄晚餐给他吃,带他睡觉,接着我继续我的画作。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我终于完成了那艰难的创作任务——包括《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图》、《周游列国图》、《习射图》和《孔子观瀑图》等室内壁画组图。

创作如期完成,市美协、画院的专家,同行都觉得确实不错,很多人都感慨“这应该不是一个多月完成的吧?”

但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多月完成的。这个壁画创作任务下来,我一下子瘦了10多斤,每天都穿着一条短裤,跪在地上画画,而且那个时候,我的工作室也是相当艰苦的,那壁画是3.6米高,但我的画室却不足3米,但我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

如释重负。

这次绘制梅州学宫(孔庙)大成殿室内的巨幅壁画组图,由于时间关系,从设计方案到绘制完成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整个壁画组图都是人物画,可想难度是极大的,我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提出壁画要体现一定的历史性,艺术性,装饰性与观赏性的原则,并要与重修孔庙的室内建筑风格相融合,绘制大成殿室内的巨幅壁画组图,对我来说却是崭新的课题,因此,就整个设计绘制来说,其在思想上的难度已大大超过了艺术本身,它传达了信仰,一种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敬仰,民族的才是世界性的,作为一个画家,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因此孔子壁画组图的设计绘制,是我在艺术上走民族化的道路上的又一次探索,是我在艺术上追求的新的起点。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著名编剧山石先生在参观完画作之后,这样评价道:“这严肃主题的大型组画,对一位青年画家来说,是一次极具挑战的创作,一组远古的组画表现,近代人的欣赏,对于一位现代青年人来说又是何等艰巨,然而,组画诞生了,当然也反映出作者的艰苦努力,更反映出作者为歌颂中华文化心坎深处的责任感,他就是闻名梅州的青年画家——张杰。从不少的画作上,知道了张杰的名字,通过这次参观孔庙壁画,更为感动。因之在友人的帮助下,见了这位作者,在多次的交往中始知此‘杰’不凡,他原习油画水彩、攻克国画,均在他笔下生辉,赋予生命,节节攀高,真乃饱学之士。通过交往,才知此‘杰’不是一画之辈,且对文学造诣颇深,方能胜任此组画创作。”

故事四:举办个人画展

09年的春节我在梅州市华侨博物馆举办了画展。共展出我近几年来创作的国画、油画、水彩等画作40多幅。其中国画《梅州胜迹图》高1.8米,长近20米,创作从总体构思、起稿到收笔,历时4年多时间,是集中体现铜鼓嶂、五指石、南台山、龙鲸河、灵光寺、千佛塔、人境庐、兴宁学宫、父子进士牌坊,石寨土楼、花萼楼、长乐学宫、元魁塔、大埔中山纪念堂等梅州人文胜迹的画卷。

刚开始的时候,我想过用“客都胜迹图”,但后来我想,“客都”这一词范畴不够清晰明显,其他客家人的聚集地也都可以称之为“客都”,那是代表不了我们的区域的;那就用“嘉应”吧?毕竟梅州曾经是“嘉应州”,但“嘉应”这个称号,是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和程乡县五县,并不是如今的六县一市一区的梅州,后来我就决定用“梅州”这个特定区域名称,因为它不但包含着最为完整,同时它还具有历史本身的发展历程,“梅州”是在宋代开始就有的。

其次要谈到的是“胜迹”,何为胜迹呢?我觉得必须符合以下三点:其一要有一定的年代和历史的沉淀;其二必须是人们关注的胜名,向往和敬仰的地方;其三其本身具有独特美的价值。

构思阶段多次到梅州的各个人文景区进行考察、写生。其中有几个难点是:(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多个景点的集中连接融合;(2)画幅巨大(1.8米高,近20米长),创作时,画室没有条件看到整体效果,只能分段完成。(3)画幅装裱难度大,(近20米长连成一个整体),这样的画幅装裱在梅州是很少见的。

广东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古求能先生题画诗一首:不似西湖矜妩媚,末随阳朔竟孤高。何方美景甲天下?说到家山总自豪。

通过这首诗也可以看出画家们的家乡情结,不跟他乡比美,说到家乡总是好的一种诗境美。其实在10年前,我就有创作“梅州胜迹图”的想法,通过画作集中体现梅州人文胜迹的画卷。现在展出的《梅州胜迹图》,正是在这样的家乡情结之中诞生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想这次画展的举办,也是我进行画画创作将近20年来的一次归纳和总结,比较完整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然后跟大家进行一种交流吧。这次画展确实也得到了广大画友的支持、鼓励、以及批评指正。

   故事五:继续深造

举办了画展,但并不代表我的画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或者说我已经取得了多高的高度。我想,这更应该是一个起点,一个全新的起点。

人生的追求和艺术的追求却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的一生就必须为自己定一个理想,一个理念。

“艺术贵在创新与富有个性,创作有自己的作品风貌,探索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精神层次的文化意义。”我想这应该是每个艺术家都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作为艺术家就是要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感受。

我个人对历史也是比较喜欢的,有时候我在想,梅州为何是一个文化之乡呢?我觉得,那是因为它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有历史沉淀感。对于画家,梅州本身就是一个纯天然的作画基地。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而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就必须去实地考察,去周游世界认识世界。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出真知”,一个优秀的画家是不能闭门造车的,即使你获取了再多的理论,也需要去获取更多的社会真实和自然的感悟,去触摸灵魂深处,否则你的作品就只会是空中楼阁,缺乏真实感,缺乏生命力。

“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你是很难获取更高的高度的。”我经常这样想,要多从社会生活中获取素材,吸收营养,结合理论与实践,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画作更加地充实和饱满。为了收集创作素材,我走过了许多的客家乡镇、村落。每次深入生活我都认真观察,对自己要描绘的物象有了深刻的感受才动笔,

记得有一次,我骑着摩托车在大山里走的时候,(这也是我经常的行为,因为坐车感受不了大自然的神韵,我一般都是骑着摩托车在山区转悠的。)突然看见有一座山(明山嶂)上竟然大雾弥漫,大自然的壮观吸引着我们,和画友就决定放下摩托车,爬上去看看究竟……

那山很陡峭,我们终究爬上去了,发现上面竟然还有几户人家,一个老阿婆,看到我们的到来都表示相当的惊讶,觉得很是不可思议。阿婆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我说:“我们是从梅县过来的。”

阿婆说:“梅县过来的啊?”

我说:“是啊!是从梅县过来的。”那个时候,阿婆都已经八九十岁了。

阿婆接着感慨道:“这是第二次啊,梅县的工作队第二次来啊,上一次来是土改的时候,已经30多年了啊!”她认为好像我们是什么工作队的?

后来我了解到,阿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上去的,他的儿孙就在下面,阿婆上去了就是不再下去的,而且她那么老了,也下不去了,就这样一直呆在山顶上……

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引发了许多的触动,如果一个画家总是固步自封,固然是不能画出新的东西,缺乏生活经历,是不能成为有成就的画家。

我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都尽量以现实生活素材为依据的,而且这些素材都是我历历在目的,并且要经过取舍,剪裁,审视与心灵化的选择加工,最终才成为艺术形象入画,成为承载画家情感的符合,成为一种心境的折射的。我觉得创作是在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中逐步成熟的。

 

   故事六:采访手记

 

与张杰老师的访谈是在一个上午开始的,之前几次听说过张杰老师,一次是去学宫参观的时候,里面的工作人员说:这壁画是出自梅州画家的手,很了不起。当时在看着的时候感觉很受震撼,但只因本人对画终究没有多少研究,故而没敢说上些什么。只能是感慨:这真是好看!或许这也正是在艺术界里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吧?

但,那次记住了“张杰”这个名号。

第二次是去梅江区文联黄天胜主席那里的时候,交谈中他谈到了“张杰”这个人,这无疑是增加了我的对张杰老师的好奇感。

一见到张老师的时候,他正在给朋友们泡茶,悠闲地抽着烟,那种闲适的表情,让我顿生敬慕。

与张杰老师聊天,发现张老师没有一点架子,反而是很平易近人,很随和地跟我谈着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那些独特的见解。

在谈到画画的最高境界的时候,张老师表示那应该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能够自由创作,在继承前人却又能够融入自己的个人见解的有所创新的创作。

在谈到梅城是不是一个休闲之地的时候,张老师觉得梅城还真是悠闲之地,看那么多打麻将的就知道,确实很悠闲。张老师觉得特别是年轻人完全不应该痴迷于赌博这种东西,总应该有所追求。但张老师认为,梅州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流连忘返的生活所在地,是画画的纯天然基地。因为它具有很多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古迹。他的《梅州胜迹图》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张杰老师认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强的经济基础,最后要发展,都必须依靠像文化、艺术等这样的软实力。

在我问到当前大学生自杀这个现象的时候,张杰老师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对待生命怎么可以如此随意呢?生命的发生和发展自有他本身的规律,不必让他半路熄灯的。对于你现在经历的一些磨难,其实根本是不值得一提的,你首先不能把自己的人性给扭曲了,要相信自己,别把自己看着过于渺小,你只要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所以,一个人必须有长远的目标,要有宽阔的胸怀,多去感受一下自然界。看一些大树,即使落尽了最后一片叶子,也要重新长出新的一片绿。这才应该是生命的体现、生命的顽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该坚强地生存下去。”

谈到人生的追求的时候,张杰老师说这其实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张杰老师谈到两点,那就是钱和理想。他说“也许很多人为了钱奋斗了终身,到最后剩下很多钱,自己没有时间去花,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也许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了一生,却也穷困潦倒了一生,到最后也一无所有,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凉。或者说,这两者都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但衡量的标准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就会不一样的。也许一些人觉得有钱的感觉就是好,虽然没有花,但也潇洒,舒服,看着一大推的钱就心满意足,这种人叫做‘嗜钱如命’;还有一种人,天生就为了理想而活,哪怕用一生去拼搏,即使到最后仍然没有悟出点什么,但也知足,知足的是那个过程。”

在谈到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我问张杰老师有没有让儿子也去学习画画呢?或者接受专业的培训呢?张杰老师说,“其实搞艺术确实是很艰苦的。所以我不会强迫我的孩子要继承我的路,如果他感兴趣,可以涉及甚至爱好,但绝不强求。毕竟每个人的路都应该是自己去选择的。”

张杰老师说:“我刚刚开始选择这条艺术路的时候,生活很是清苦家人看着我,只是觉得心酸,满是埋怨。当时我也郁闷,怎么他们就不能理解我呢?但,后来我慢慢懂得,即使他们埋怨我,也是为我好,也是爱我,甚至爱我更深。因为他们看到我这般辛苦,他们的心里确实比我更辛苦。我渐渐地明白,我不能埋怨他们,即使他们总是在埋怨我,我都更应该是一种感恩的心去感谢他们——我的亲人和朋友们。”

访谈回来,我一直久久不能平息,一直不知道该如何撰稿。觉得张杰老师的那种自由境界对我的触动很大,或者说很羡慕。确实,一个人能够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社会中冷静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孤独地享受自己的快乐,这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张杰老师却在升华着这种“悠然见南山”的境界。

我想,张杰老师一定会在这种闲庭信步中获取更高的境界,创造出更多更为杰出的作品的,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2 |  阅读: 16453 |  个人分类: 文艺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09.03.31 17:20

评论


 回复 发布者:星语
2009-03-31 17:26
好厉害哦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