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八月十五不见月(作者丘晓雁)


八月十五不见月

丘晓雁

 

     八月十五不见月,

     中秋夜雨落纷纷。

     不知怎么的,打开文档一刹那,脑子里竟蹦出了这样一段话。

     窗外雨声滴答,接连地坠落在屋檐上,敲打着花盆脚架,淅淅沥沥。若是半掩着窗户望出去,依稀只见得一片朦胧模糊,水样的波纹里隐隐约约闪烁着些许街边路旁的昏黄光芒,以及信号灯时不时变换着的火红艳绿。

     我还是试着推开窗门,抬头仰望夜空,想要寻找那十五的月亮。然而月亮倒是遍寻不着,心神却被这宛如蒙上了一层雾气的紫红色所吸引——那是一抹淡淡的灰,透着浅浅的紫,稍带着些粉色,不似晚霞落日般浓墨重彩动人心魄,却如这秋雨连绵般晦暗低沉,似乎在预示着台风来临的前兆,也在为这中秋之夜无月圆而扼腕叹息。

     今年这个中秋夜,恰逢长途跋涉旅途归来,颇有些体力损耗,便定下了心想在家中小歇几日。傍晚时分闲来无事,抄起搁置了些时日的季羡林散文集,静心翻阅。然而读着读着,内心竟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季羡林老先生写自己回到了阔别三十五年的哥根廷,一切都仿佛未变,一切却又物是人非,然而万幸的是,他依然见到了当年带他的那对老教授夫妇。故人多年未见,自是彻夜长谈。离别时刻,他虚伪而又真诚地告诉老教授夫妇,过一两年,再来看他们。读到此处,心下越发沉重,有一些难以名状的情绪涌了上来。

     我还未及理清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只是默默地怀揣着它,百无聊赖地玩弄着手机,忽然间瞥见大学同学今天回香港中文大学做校招宣讲,掐指一算,——嘿,三年未回校了,其中离港回沪工作两年多。真是岁月匆匆流,时光不等人。昨天和亲友节前小聚还在畅怀笑谈去年之事,宛如今日历历在目,此时此刻却不由感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好巧不巧,先前还翻阅了从前记录的文字,看到2014年春节里的一段,心中的那股莫名的愁绪更是弥漫开了:

 

     后来那晚港龙航空延迟了半小时,不过也终算是顺利抵达杭州。第二日便起身去灵隐烧香还愿再祈愿。那天天气极好,明媚得恰到好处的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照在周边枯黄的树叶花草枝桠上,晕染着淡淡的暖意,溢满了这冬日。是和去年彼时全然不同的景致,去年那是铺天盖地的白雪,仿佛是个银色世界,却也遮掩不了那天寒地冻刺骨的冷,而今年则是暖洋洋的几乎让人觉得这就是冬天的尾巴、春天的前兆了,虽是冬日,没有春夏的鲜花烂漫色彩盎然,也没有秋天的金黄火红铺满一路,有的只是枯萎凋零的黄,却因得这捂着心底的暖,和那恰到好处的阳光,让我在马年的前夕,在又一次感觉到了杭州的另一种美。后来因为赶火车,匆匆忙忙地在楼外楼吃了中饭便回了家。

 

     说起来,今年灵隐禁止大家自己带香进去,改为送每人三支环保香,倒是非常不错的改变少了往年那种烟雾缭绕三支香,精美细长,可点燃,却也只是小小火星,在环保的前提下敬佛,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改变。照例走了每年的流程:上香敬佛,入殿拜佛,投硬币,摸佛掌。

     老爸说,一年又一年。是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又一年过去了,又一年开始了。总也得放下,总也得选择,但终究也在前进着,那就够了。

 

    原来当时当日,杭州是如此一番景致;原来彼时彼日,我抱着的是那样一种心情。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心生感激——也许是感激自己,也许是感激这些文字。我庆幸自己曾经在每一个微小的时刻记录下这些微不足道的生命火花,得以让我在日后平凡岁月里回味逝去的时日。或许那是快乐的,或许是痛苦的,也可能是愉悦的,又或者是悲伤的,但无论如何都是幸福的。

     木然沉思间,只觉雨水夹杂着微风扑面而来,转瞬间带走了室内的烦闷焦躁的空气,心情倒有些宁静下来。既无赏月之乐,我便顺势垂眼环顾路面,再一次被意想之外的事物勾走了注意力。

     家住的小区旁昏暗的小巷里,此时想必早已积满了雨水,脏兮兮地嵌在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里,那是一条我平素不愿绕经的路,当然若无要事也必不会走去。可此时此刻,就在那街巷矮房掩映处矗立的一棵梧桐树,竟显得如此的美丽动人。橙黄色的光辉由地面自下而上笼罩着它,层层叠叠的树叶明暗夹杂,宛如暗夜里一盏温暖的小桔灯,摇曳着,闪动着,散发着祥和宁静的气息。

     中秋寻月不着,觅得此静谧暖辉,是巧?非巧?

 

                                                   20169月16日2100,中秋节,写于上海徐家汇家中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3822 |  个人分类: 无分类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16.10.11 09:43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