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



题目来源:引自《礼记·大学》中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题目解释:“本末”这个词,原意是指树的根和梢。《礼记·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起源和归宿。后来,这个词就被引申为主次、先后等意思。

经文内容:耶稣教导我们区分事物的主与次,本与末------神的国和神的义优先于其他的日常所需。

 

信息分享:

不管你是否有信仰、在哪种理论背景下受教,都不可否认:有些事在生命中是重要的,而有些却不是。因此认准哪些是重要的,这本身就显得很重要。但是哪些被认为是更重要的,却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看法。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而后他2000多年出生在西方的海德格尔却说“未知死,焉知生?”(大意是惟有认识到生命的终极意义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与出路)。按照我们的所知,我们更愿意认同后者的理论。如果不知道死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怎么会知道现今应该如何活呢?我们不排除2种可能:

(1)如果万事万物是不需要付后果的,那么不必按着应该的去活,也不需要去知道应该怎么活,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如果没有上帝,那么我什么都可以做’;

(2)人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行为付后果的,并且有一位公正的存在,能力大到足以严格公平的审判众位。

虽然二者在逻辑上是具有同等的可能性,但是至少第(1)种情况在实际生活中不具有可行性。原因为:首先,从社会的实际运作来看,从来没有一个社会承认一个正常的人可以不需要付责任的;其次,从理论上讲,这也是社会不允许的,否则必然大乱。故此我们就不得我倾向第2种可能性,并且如果事实正如第2种情况所描述,那么知道死后会有怎样的后果,是大有必要的。

中国人也讲本末,但那是怎样的一种本末呢?首先来看一个在我们社会很普遍的现象:中国人常喜欢讲一句话“我很实在的,我只看钱”,似乎在表明那些把其他事物摆在更优先次序上的人是属乎不实在,甚至根本就是活在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中。却不知道他们自身正在被另外一种低俗的思想所主导----即认为物质优先于其他非物质性的东西。这种认识正确吗?“民以食为天”的理论符合圣经所讲的吗?圣经教导哪些事物才是更根本性的呢?主教导说:“你们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这一切都要赐给你们了”,可见神的国和神的义优先于其他的那些日常所需,并且太6:9-13的祷文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据说某牧师有一群学生,有一天牧师在课堂上意外的摆出一个罐子,接着又在罐子里放入足够多的瓦片使得其满,然后问学生:“满了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是的”。这个时候牧师又拿出沙子,往罐子里灌了许多,直到不能再装的进去。这个时候再问学生是否满了。学生都说满了。超乎意料的是牧师还可以向罐子灌入很多的水。牧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想要说明什么道理,某同学抢先说:“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看似拥有很多,但是只要加把劲,就可以拥有更多”。牧师摇头表示否定,并申明自己借此游戏的用意----在于说明‘人生好比罐子,若不先把更重要的东西放进去,以后就放不进去了’的道理。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5 |  阅读: 8711 |  个人分类: 思想 |  系统分类: 思想•时评 |  发表于: 2010.11.30 10:39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发布者:匿名
2011-01-03 11:56
如果放入了不好的东西,及早清理吧。以便放进最需要的东西。

 回复 发布者:情迷七月
2010-12-04 00:31
常常难的是无法得知那种东西是需先放的。

 回复 发布者:冷夜孤影
2010-12-01 19:57
我来评两句!

 回复 发布者:黄恩(水蓝天心)
2010-11-30 19:57
同感。问候才子。

 回复 发布者:一毛不拔
2010-11-30 11:32
最后一段,受益非浅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