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嘉应桥泛起的乡愁


                                                                                  嘉应桥泛起的乡愁

    近日在梅州时空网看到不可移动文物嘉应桥的图片,引起了我不少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

    从我老家东教场背楼下塘到梅城城区,必经嘉应桥。东教场西边有条小溪,汇入流经虹桥下的溪水,注入梅江,形成昔日东门外的城濠,其间就横跨了这座嘉应桥。嘉应桥很短,只有十来米长,却是连接东教场和城区的必经之桥。嘉应桥是座二孔古石拱桥,为九百多年前宋代所建,成为梅江区的重要文物之一。

    小时候我们把进城叫“出州”,因为梅城镇是以往嘉应州治所在。我们老家的人都习惯把“嘉应桥”叫做“跟桥”,大概“跟”是由“嘉应”快读而来。以往嘉应桥北头是一连几间食肆,桥头有间叫杨仁合颇大的香纸店,常见一些和尚、斋到店里购买香烛纸宝等用品。那老板见了,就大声叫喊厨子洗净锅炒素菜招待佛门弟子。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广州沦陷后,有不少难民辗转来到梅县,带来了常在东教场司令台演出的粤剧,带来了广州地区的菠萝面包和油香饼、咸煎饼等传统小吃,也带来了广州人饮茶的习俗。入夜前后,嘉应桥到东教场的空地上摆放了好多小圆桌,桌旁放几把竹椅。小伺应生用道地的广州话招徕生意:“饮茶呢饮茶呢!”。一到夏夜,这些简易的茶座,曾吸引了众多广府人前来饮茶和乘凉。

    1943年,梅县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旱,早稻颗粒无收,加上霍乱流行。嘉应桥近旁的六角亭不断有饥民躺在那儿呻吟,悲惨死去,十分骇人。

    我初中在梅江区南岸的广东省立岭东商业职业学校上学,每天都要来回走过四趟嘉应桥。有一回春节过后,我穿着簇新的唐装衫裤进城。路经嘉应桥时,突然追过来一条黑狗,我吓得赶快跑,不慎裤脚给咬破了一个口子。还有一回,租了自行车学骑,快到嘉应桥时,没想到车制没刹住,连人带车滑倒在桥边的竹丛旁。

    1958年以后,与东教场相连的梅州文化公园建成了,如今又改建成梅州足球文化公园。公园门前是个大广场,与通衢大道相连接。嘉应桥已经不是昔日东教场通往城区的必经之桥了,在广场、大道的掩衬下显得甚为短窄。从图片上看到,古老的嘉应桥已修葺一新,旁边镶嵌着一块石碑,刻下了其不平凡的岁月。石碑后头,还见到半轮弯月石雕浮在水面啊。

     望着梅州时空网发布的这张嘉应桥图片,我不由得泛起了阵阵乡愁,那外地游子的无尽乡愁啊!

                                                                      2018-07-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718 |  个人分类: 散文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18.07.14 09:26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