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自驾车游梅县南口镇侨乡村,赏百亩油菜花



      2016年2月12日,年初五自驾车游,看了兴宁市径南镇东升村千亩李花后,顺便去梅县南口镇侨乡村,赏百亩油菜花。
 
 

    梅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世界客都·中国梅州的中心区域,东北与福建省永定、上杭交界,西北与江西省毗邻。是著名的文化之乡中国民间艺术(山歌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和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之一。

    在梅县西南部,早在明代就有一个中原先民辗转播迁中发现并赖以生存、繁衍生息、风景秀丽的客家山村,这里民风纯朴,也是海外华侨客家人的胞衣迹”—南口镇侨乡村。

   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侨乡村,是一个古老、美丽而纯朴的村落。村子三面环山,满眼苍翠,小河淳淳,绕村而建的客家围屋鳞次栉比,依山而建。在这小小的村落里,留下了不少百年老屋,百年私塾,百年银杏等客家人百年的记忆和见证。

   走入村口,一座十厅九井的方形围屋屹立在眼前,屋顶升起袅袅的白烟,犹如一个手握烟斗、经历沧桑的老人,正在向人们诉说着悠悠的客家历史,眼里饱含浓浓的客家乡情。

   侨乡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地处鹿湖山下,有500多年的建村史,是著名的华侨之乡。

    侨乡村原名南虎村,自明嘉靖年间(1507—1566年)开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近代以来几乎家家有人出洋谋生,因海外华侨和侨眷众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今名。现有东南亚各国和日本、美国的华侨,以及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是一个闻名海内外的侨乡村。

    侨乡村由寺前排、高田、塘肚3个自然村组成。距梅县新城12公里,地处205国道旁,毗邻梅河高速公路入口,交通便利。现有28个村民小组,共650户农家,2700多人;耕地面积1541亩,山地面积7400种植岭南十大佳果之一的梅县金柚、茶园等1200亩,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600在这只有1.5平方公里的小山村,由 38座保存完好的客家围龙屋形成的古建筑群,是我国客家地区现存世界独一无二的围龙屋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形制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历史最久远的中国最典型的围龙屋古村落。成为广东旅游西有开平碉楼群,东有梅县围龙屋的独特景观。

    侨乡村,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这里山环水绕,小桥流水,岸柳成行,翠竹婆娑,菜花金黄,侨建洋楼中西合璧,传统围屋袅袅炊烟……好一派客家山乡风情图。走进侨乡村,随处可见的半月形池塘,形制丰富的各式客家古民居、古宗祠和古井、古树、古桥、古私塾、古碑刻、古牌匾、古楣杆、古寺庙、古作坊、古辗槽、古陂头、古渠圳,以及村民收藏的古地契、古房契、古族谱等丰富的文物遗存和遗迹,历经苍桑,见证了古村落的生存发展和兴旺发达,传承和弘扬着客家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客家文化,成为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梅州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区域和组成部分,是客家人共同的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

    侨乡村,2009被公布为广东省古村落。目前,梅县区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当好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排头兵、建设广东山区科学示范县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宜居梅县的核心任务,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侨乡村,动员全体村民,形成共识,同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正积极将侨乡村申报为中国古村落,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努力将侨乡村打造成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

    广东省古村落侨乡村的典型乡土建筑与独特的客家民俗: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侨乡村保存完整的108座各式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总占地面积1557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165平方米。早在明末清初,侨乡村就建造了形制丰富的客家传统民居,尤其是近代清末民国初期建造的“围龙屋”和“中西合璧式”的“华侨屋”,美轮美奂,在村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围龙屋”,其整体平面布局为中轴对称的纵向椭圆形,立面为前低后高。通常坐北朝南,由南轴端至北轴端的布局依次为半月形池塘、横向禾坪、堂屋、天井、弧形化胎、周匝厢房与堂屋两边连接的横屋,屋后种植四季常青的乔木封围树。围龙屋前的半月形池塘与屋后周匝廂房成为客家围龙屋的标志性构筑物。

    围龙屋居住生活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是中国汉民族中聚族而居的典型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概念,极具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被称为中国五大民居之一,是中国传统乡土建筑中的瑰宝。

    侨乡村的各式客家传统民居,以硬山式和悬山式为主,个别为歇山式和含有哥特式的西式建筑元素。夯墙、灰瓦面、土木石结构,木构架大多为抬梁式,或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同时汇集了石雕、木雕、泥塑、彩绘、书画和槛墙壁画等“成教化、助人伦”与“诗言志”的建筑艺术与装饰工艺。

   侨乡村现存较为完整的客家传统民居有108座,其中:百年以上老屋57座;客家“围龙屋”38座,“合杠屋”、“走马楼”、“锁头屋”、 “中西合璧式”等各式客家传统民居65座,具有客家建筑风格的私塾3处和古寺庙2处。民居屋名有祠、围、堂、庐、楼、居、室、屋、小筑、別墅等。尤其聚族而居的“围龙屋”最具特色,形制有单围、双围和三围。此外,还有高堂府第式的堂屋、如同排云列阵的“合杠”至“多合杠”的“走马楼”、形似挂锁的“锁头屋”、守望相助的雕楼、“中西合璧式”的“华侨屋”和彰显重文重教的私塾学堂、以及当代传承仿建的客家传统民居。其中南华又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德馨堂、承德堂为梅县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单体民居,形制丰富,其建筑面积少则数百平方米,多则上万平方米,绝大多数依山麓地势或沿村道两边而建,个别建在田畴之中;不但建造历史相对年代明确,还有不少具有建造的绝对年代,时代烙印鲜明,历史文脉清晰,是梅县“文化之乡”、“华侨之乡”的历史缩影。

    侨乡村世代口碑相传的“一担箩挑来的村庄”等民间传说富于传奇色彩。村民所操客家方言,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村中列入国家三级保护的百年银杏、玉兰树……众根皆恋土,树大根深,是侨乡村海内外乡亲的家园象征。客家山歌、客家童谣保持着中原古韵,是研究客家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村中明月夜,扎根客家文化沃土的嘹亮山歌,从围龙屋门前宽敞的禾坪上空飘荡,唱响了近代侨乡村华侨在五大洲自强不息的乡恋之歌!唱响了当代薪火相传的客家文化之歌、生命之歌!高吭悠长的山歌音符,飘落在麓湖山上,染红了烂漫的山稔花;村中历尽沧桑的百年参天银杏,年年花开,岁岁结果。见证了侨乡村落的生存、发展与兴旺。毅成公家塾庭院中伟岸的白玉兰树,花开馨香幽远,伴随着稚嫩的书声,醉了古老的山村,伴随着村中蜿蜒东流的三星河溪河一路欢歌汇入梅江、汇入大海……让广大侨胞见闻了家乡的佳音捷报,祝福侨乡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侨乡村美食,风味独特。黄皮豆干、仙人粄被列入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梅州十大客家名菜之列的酿豆腐、盐焗鸡、梅菜扣肉、红焖肉、捶丸、鱼丸等在侨乡村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中的佳肴。

    客家人自西晋“五胡乱华”以来,在颠沛流离的漫长迁徙中,比任何一个民族都更深切地感知团结的力量和重要。侨乡村世代聚居着以潘氏旺族和刘、黄、钟、彭、谢、李、张、罗、温、濮等姓氏的中原胄裔。更有两姓、三姓人家共建房屋祠堂,同住一个屋檐下,实为罕见,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和亲睦邻的优良传统。慎终追远、敬祖念祖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宗祠文化。信奉佛教、敬奉伯公等多元化的民间宗教活动,讲究“风水”的五行山墙、五方龙神和大门偏离中轴线的“歪门正厅”,以及用石狮“挡煞”、种植“封围树”等,反映了侨乡村人的民间信仰和“风水”习惯。

     侨乡村堪称“人文秀区”,其独特的乡土建筑和民俗文化吸引了海内外建筑专家、民俗学者纷至沓来开展田野调查,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油菜花,在梅州南口镇侨乡村,号称与江西婺源相媲美。

     近日,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油菜花竞相开放,绵延不尽的油菜花海金黄一片,成为春日里一道靓丽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市民及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0787 |  个人分类: 旅游 |  系统分类: 休闲生活•美食旅游 |  发表于: 2016.02.21 23:19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