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树湖坪,"风花雪月"的往事



    今天的梅州江北老城区,要数商业最为繁华的路段,莫过于金利来大街,这里商铺林立、购物者川流不息。其实,历史上金利来大街附近就是梅州一个繁华的码头和商贸文化活动中心,了解其中隐藏的悠久历史,街道大楼后面一个叫做树湖坪的地方,是值得具有怀古之思的人们前往驻足的去处。

    树湖坪位于金利来大街东段的北侧,夹在金利来大街与凌风路之间。在古代,它前临程江与梅江,背靠嘉应州城,斜对面是一个中心半岛——百花洲。树湖坪是程江与梅江交汇处的一个凹入的小港湾,港湾里可以停船,岸上面曾有一棵大榕树,树旁有座天后宫,人称大榕阁,旁边则为树湖坪。在交通主要依赖水运的年代,树湖坪其实是梅城的交通枢纽中心、货物中转站,人气旺盛的“小秦淮”。

松柏风姿:节士吟咏长眠之地

    树湖坪与百花洲(即今南门商业广场)隔江而立,既有风月繁华的灯红酒绿,也有风霜松节的悲壮凌云。

    宋末抗元英雄蔡蒙吉有《梅江夜泛》诗二首传世:“罢读出江岸,江波滚滚来。呼舟闲打桨,载月二更回。”“何处吹横笛,萧萧荻苇丛,徐看钓艇出,蓑笠一渔翁。”蔡蒙吉先贤吟咏的梅江风光应该就是树湖坪一带梅江风光,那时他的住宅在梅城西区的曾井一带,数十步之遥就是树湖坪附近的油箩街口,从这里的码头登船泛舟,月下由程江河泛舟到梅江,回首处百花洲一带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江中一渔翁独钓,反衬托出天地之大,人生的渺小。

    宋恭帝徳祐元年(1275),元兵大举南侵,攻陷临安,虏恭帝及太后。忠义之士不甘为臣虏,云起义兵,翼卫王室。蔡蒙吉慨然投笔勤王,应梅州知州汤执中命,权梅州佥书,散家资募集义军。第二年,元将易正大犯梅,蔡蒙吉率军坚守,兵败被执,坚贞不屈,骂敌死国。

    蔡蒙吉在囚禁地兴宁县城被杀害,不久文天祥举兵收复岭东一带,将蔡蒙吉遗体运回梅州,葬于百花洲西端的牛岗坪,与曾井故宅和树湖坪隔着程江相望,忠臣义士的风骨为山河增色。几百年后,蔡蒙吉的墓地一度被姓卢的武生霸占,虽经有司判定归还,后人为安全起见迁葬饶塘堡练坑。

梨园花鼓:民间庙会的展演地

    在树湖坪的李屋,笔者在当地父老的指引下,看到一块刻于晚清的碑记,记录的是李氏家族与城西学校争讼地租获得胜诉的情况。一块地的租金一年收入竟达“百余金”,是何用途能取得如此丰厚的收入,引来城西学校(今梅师附小)的孙波庵、梁寅恩、黄志伊诸先生的关注,希望转用为办学经费?

    这与在树湖坪一年一度举行的民间庙会有关。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八是财神(五显大帝)生日,梅城商店进入旺季加开夜市,商会则提前两个月往潮州,与当地梨园公所接洽,邀请众多戏班上梅城表演,这就是梅城“外江戏”的由来。费用由商号集资,戏台场地就位于树湖坪的大榕树旁,人称“会景”,一般要演出两个月以上,演出的剧目繁多,有《杀四门》《郭子仪拜寿》《华容道》《貂蝉拜月》《穆桂英招亲》等等,每天由上午十点演到明晨两点。吸引闽粤赣的人士包括梅州城乡群众观看。

    旺盛的人气带来旺盛的商机,众多商户摆摊设档经商,为树湖坪的居民带来一笔不菲的租金收入也是应有之义。位于树湖坪石巷吴屋的吴智祥老师介绍,当年的城郊乡下亲戚们来看戏,往往到吴屋借板凳,散席后自行离开,第二天借方往往派出家里孩子到戏场将标有自家标记的凳子搬回来。

    晚清攀桂坊读书人黄荐鹗写有《树湖听戏》:梅城丝管演三秋,非赵非吴非越讴。座上周郎人不识,曲中有顾问伶优。真实反映那个年代,梅城居民在今天南门商业广场附近树湖坪祈福,民间曲艺的热闹景象和戏曲的内容。

    其实,在树湖坪一带,除了这种有规律性的演出活动,这里水上的楼船花灯也有文艺演出活动,这类演出带有秦淮烟花灯红酒绿的暧昧,直到清末才被政府陆续禁止。如清代中叶梅州著名学者、词人吴兰修一首诗《惆怅词有序》描绘的细细娘就是梅城的船妓,“旧本良家子,丰骨棱棱,时露锋锷,谈笑间作声满四座。戊辰十一月,余自羊城回,见之,买酒为北上之饯,倚琵琶歌阳关一曲,声情激楚,恻恻动人”。

    树湖坪的庙会何时黯淡下来,尚有待进一步了解,但可能与电影等新的娱乐方式的兴起有关。过去,梅城电影的放映历史,一般认为是从1928年东门谢氏宗祠放映无声黑白电影开始的。但笔者从1905年十月初六日的《岭东日报》可知,这年有商人花“两千余金”从香港购回“电戏机器”,在树湖坪庙会期间,租赁当地洪家祠放映日俄海战的影片之类,座位分三等,每人票款至少二毫,甚为热闹。放映的内容大抵与鲁迅先生留日时看到的影片差不多,或有令人愤慨的战火在东北燃烧、国人被杀的画面。

两地婵娟:潮客和谐共处交融

    今天,树湖坪古老的千年榕树和那“估船环树泊”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但古老的街区旁还有一座“圣母宫”,供奉的正是当年大榕阁里的天后妈祖。妈祖原是沿海潮汕和闽南人士信奉的神祗,为何在树湖坪也有供奉,这里有深远的渊源。

    原来这里交通便捷,是过去许多潮汕人来梅做生意的必经之路,不少潮汕人士更是在这里定居,安居乐业最终成为客家人。如树湖坪李家就是源流来自潮州饶平黄岗上湾村的大家族。据当地已退休的联合中学副校长李解方老师介绍,李氏先人由闽厚港迁徙入粤定居潮州黄岗,黄岗李氏第五世的李简逸于明朝中叶率家迁入程乡县城旁的树湖坪。如今,树湖坪分支还迁居攀桂坊旺巷口、程江大沙河唇,出生旺巷口太史第的著名诗人、学者、翰林李黼平就是这个家族的后裔。

    相邻的石巷吴屋,则是其开基祖吴玉新,因来梅城做生意的缘故,从族中传说的世居潮州澄海县城东门外,于乾隆年间迁居树湖坪石巷子。吴玉新以做海产品生意和当铺经营而发家,有“吴半街”之称,今日整个石巷子仍多为其后人在居住,裔孙还外迁西郊寨中和程江大沙。吴玉新还应知州王者辅的邀请董理并捐资,对程江河渡江津到今天金利来大街树湖坪的河段,修筑水坝,解决水患崩岸对这一带房屋造成的威胁,另外设立基金,为渡江津、梅溪两渡口维护和船工工资提供保障。

    在嘉应学院工作的吴智祥老师是吴玉新的后裔,他认为,先祖会来梅州定居,除了做生意的缘故,还与这里民风淳朴有关,像紧邻树湖坪李家也是潮汕后裔,起到帮忙和心理贴近的作用。吴家外迁到寨中和大沙,那儿也有不少潮汕人士定居,如翰林黄仲容的前溪黄家来自澄海的前溪,进士许世钟是因“迁海令”迁居梅城的潮籍第二代。

    到了抗战时期,不少潮汕人士避难梅城,选择定居在与树湖坪相邻的西区、瓜园下、寨中等地,或多或少与潮汕人记忆中对梅城树湖坪口口流传的印象有关。至今,老程江桥所在地附近有一座乐善堂,据说,其前身就是梅州潮汕会馆,是当年迁居此地的潮汕籍人士建起来的联络乡情,慈善互助兼民间信仰的场所。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1 |  阅读: 1755 |  个人分类: 随笔 |  系统分类: 思想•时评 |  发表于: 2014.12.17 22:21

评论


 回复 发布者:张维耿
2014-12-18 21:41
渡江津以下程江北岸为昔日嘉应州繁华商业区,后拆除城墙成了凌风西路和凌风东路。奕宏兄经过考证,阐明树湖坪为往昔的庙会和风月场所,以及潮客杂处之地,颇具历史价值。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