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梅州退休老人入手北宋定窑香炉,以为捡到大便宜,众人却说是假货 ...


广东梅州有位老人退休后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些收藏界人士,从此与古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经常逛月亮湾古玩城,还不时到邻近市县及各乡镇与人交流,见识各种藏品,眼界大开的同时,藏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端。可贵的是,他还不断学习各种收藏知识,名气逐渐增大。今年他收藏了一件象牙白色的香炉,自认为是北宋定窑象耳香炉,以为捡了个大漏,众人看了却说是假货。这个香炉到底是怎样的宝贝能让他如此痴迷?他会不会看走眼了呢?

其实,这件所谓的“北宋定窑象耳香炉”瓷器只不过是一件象牙白色的象耳香炉而已,表面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外观的玉质感很强,做工比普通瓷器更精细而已。

老人捧起香炉,很自豪地告诉我说,这个香炉的釉面颜色为象牙白(白中泛黄),这是北宋定窑的一个普遍特征,做工也非常细致,这是官窑区别于民窑的明显特征。

老人说,他这个北宋定窑象鼻香炉的炉耳象鼻皱纹线条分明,象鼻末端自然勾起,与自然状态下的象鼻非常吻合,这是民间土窑做不出来的,非官窑莫属。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对炉耳是分成两半分别做好后,再合并在一起的,粘合处的痕迹依稀可辨,他指着象鼻中间的痕迹告诉我,这个特点排除了注浆一体成形的可能性,与现代工厂化生产的明显不同。

老人还说,这个香炉是用幼嫩的高岭土制作的,香炉的胎质相当坚硬,而且釉质的玉质感非常强,为了证实他的说法,他特意用放大镜放大给我看,果然,我看到象鼻、象耳如同白玉,温润透明,十分惹人喜爱。

炉耳与炉身拼接的痕迹也很明显,炉耳不起眼的地方还有一个粘合孔,可以防止高温烧制时炉耳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造成炉耳变形。

香炉的足是另外手工做好后再粘到炉身上的,粘合处的釉面还可以看出一些痕迹,炉足向外倾斜,呈上窄下宽的喇叭状。

老人说,透光红也是北宋定窑的一个重要特征。他一边说,一边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到香炉的内壁,从外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光照处的炉壁出现明显偏红色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透光红”。

另外,老人还指着香炉对我说,这个北宋定窑香炉的内壁和外壁均有竹丝刷痕,这是制坯过程中半干的胎在旋坯时留下的痕迹。因为定窑属官窑,做工更细致,因而旋坯时的刷痕细小如丝,故俗称为“竹丝刷痕(竹丝刮痕)”。外壁的釉层相对较厚,竹丝刷痕比较隐蔽,但用指腹轻轻上下抚摸还是可以感觉到有点凹凸不平。

因为炉内壁的釉质很薄,所以一环环的竹丝刷痕细嫩而清晰。

为了让我对竹丝刷痕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官窑与民窑的做工差别有更直观的认识,他从房间里拿出另一个颜色相似的香炉对我说,这是明代何朝宗的德化瓷香炉,虽然做工也不错,但竹丝刷痕比北宋定窑的明显粗一些。

老人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鉴定北宋定窑的重要特征还有:器物的表面有泪线,但不太明显,需要仔细辨别才能看到。他用手慢慢旋转香炉,寻找了一会儿,在手电筒的侧光照射下,用手指着一条泪痕告诉我,这就是定窑的泪线。

为什么北宋的定窑会有泪线呢?原来泪线(泪痕)是定窑上了多层釉后,由于上釉不够均匀,高温烧制时,釉质较厚的地方表面部分釉质融化,慢慢沿着瓷器的外壁流下而形成的痕迹。

老人一边爱惜地抚摸着香炉,一边不无得意地告诉我,香炉的上一位主人之所以愿意把香炉出手,是因为他看到香炉的表面有瑕疵(窑巴,裂痕)。回到家后,老人慢慢把香炉清洗干净,发现其实并不是窑巴,是炉耳与炉身拼接时留下的痕迹,这让他捡了个大便宜。

老人这个象牙白的象耳香炉到底是真的北宋定窑瓷器,还是现代的仿品?我实在不敢轻易下结论,大家对此如何判断呢?欢迎大家留言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判断的依据。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3935 |  个人分类: 收藏 |  系统分类: 休闲生活•美食旅游 |  发表于: 2023.06.16 15:44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