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中孚: 中華之光 孚眾之望


中孚: 中華之光

         孚眾之望


▅▅▅▅▅

▅▅▅▅▅

▅▅ ▅▅

▅▅ ▅▅

▅▅▅▅▅

▅▅▅▅▅

 

前卦為睽,目不相視。上仰觀天文,雙眼迷迷;下俯察人文,雙眼迷蒙。中空來看,開始雖也雙眼迷離,漸漸中空成中通,雙眼迷離成花離,中空的花離吸引了人們的眼球,看到了光明的希望,堅持下去,就有光明的前途。所以,認識“中孚”二字,及瞭解其卦符 ,對於中興中華,追求中華民族未來的光明大有裨益。

先來認識“中”字。“中”字的形,每個中國人都必須明白,因為中國姓“中”。“中”字的甲骨文、石鼓文、金文、籀文、中山壽王文、篆文,其字形似一桿旗幟,中間一豎畫為旗杆,旗上波橫為旗遊,旗下波橫為遊影,中間一圈的“旗”像一族、一部落。一國之眾、一族之眾,皆集於一旗之下,旗居中。古時,甲骨文卜辭記載:立中即立旗,立中看風向,立中允無風。今天,首都的國旗就是立在北京的中軸線上中央的中心點上,各地方各部門豎的國旗,也是立在本地、本單位的中心位置上。在未有“中”、“旗”字之前的八卦爻號表示“中”的意思是“艮”卦,山為天地之中。天動為風巽、為日離、為兌澤,地動為雷震、為水坎、為山艮。巽動、山動處於天動地動之中。

“中”字的讀音為zhōng,與之讀音相同的有忠、衷、盅、鍾、鐘、終、柊、螽、忪、伀等。忠、衷、盅三字都有“中”字在,忠在心間,衷、盅則在衣食間。鍾、鐘都簡為“鐘”,這兩字是絕對不能混為一字的:前者是金、重,與盅同,這“皿”不是瓦皿,而是金皿,金飯碗啊!千里再重再遠都鍾愛它;後者是金、童,金童的聲音變化,知道他的生長時間過程。前者為空間;後者為時間。前者為物;後者為人。前者為物質;後者為精神。為何“終”與“中”同,有終就有始,歲終也是歲始,然在一始終的過程裡,終就是中。柊、螽則是根據“冬”而出的植物“木”和動物的雙“蟲”罷了。忪、伀,就是人心要“公”,要“中”。正如同始終一樣的惺忪,惺者清醒,忪者不清,清與不清間為中。所謂一半清醒一半醉為中。“中”字的另一讀音為zhòng,與之讀音相同的有仲、眾、重、種。仲是人在時空的中位,孟仲季,既可指時秩,亦可謂人序。眾者中也:上面所說,一國之眾、一族之眾,皆集於一旗之下,旗居中。重和種,其實種原為種、穜,是禾的千里之重,它比金的千里之重,更為重要。所以在甲骨文裡有“禾”字而無“金”字。無有金,可以活,不種禾,我無以為活,因為“我”字的古文是“禾、戈”,而今變成“手、戈”了。

“中”的義是什麼?(一)除了與形的“旗、山、艮”義有相通之處,還與讀音同的:衷、盅、鍾、鐘、終、柊、螽、忪、伀,仲、眾、重、種等義有相近之處外,還有很多層的意思。

(二)中者,中華、中國也。“中”為中國的簡稱,如中文、中醫、中藥。“中國”一詞,與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華相關聯。最初出現的“中華”,應是中華大地上大禹帶領華夏族開鑿三門峽,治理黃河,他的兒子夏啟王在華山周圍開啟了國家的雛形夏朝,中夏、中華名稱自此出。中原是華夏族,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國”名詞出現在《詩·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詩·小雅·六月序》:“《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詩經》中所指的“中國”,前者指京都,後者指中原的華夏族。《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這裡的“中國”也是指黃河流域中州一帶的華族。《史記》中多次提到“中國”:“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其後秦遂以兵滅六國,並中國”,“侵盜暴虐中國,中國疾之”,“諸侯畔秦,中國擾亂”,司馬遷所指“中國”也是指中原土地上的漢族政權。陸游《金錯刀行》:“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其中的“中國”,也是指“中原”。至於把華夏民族的居住地建立的國家政權稱之為“中國”,那是辛亥革命中國國民黨建立的“中華民國”,簡稱為“中國”,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也為“中國”。

(三)《說文解字》釋“中”的義為:“內也。從囗1。下上通也。”從囗,這是指四面八方的範圍,如田、因、固等;從口,這是指口內,如舌、日、曰等。從1,這不是數位記號的1,而是下上通的意思:或引而上,或引而下,皆入其內也;引而上行謂之進,引而下行謂之退,進退間不亦中乎!四方之中,四方之內。東西內中,南北內中。

(四)中者,內也,肉也。皮與肉與骨,肉不就是處在中間麼?中肯,就是肉及骨之處。《易坤六五》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五)中者,中正、忠誠也。《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偽,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六)中者,司中也。為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前漢·律曆志》:“春為陽中,萬物以生。秋為陰中,萬物以成。”“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新唐書·禮樂志二》:“四時祭 風師、雨師、靈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司中主生,司命主死,陽中主生,陰中主死,一併祭祀。

(七)中者,央也。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於土中。”注:洛為天地之中。班固《東都賦》:“宅中圖大”,指的就是洛陽。中與央相同,但又有相異之處:“中”字表明一個穩定靜止的狀態,而“央”字則有些動態的意思。

(八)中者,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猶言鼓一半也。半空,中天。《列子·周穆王》:“王執化人之袪,騰而上者中天乃止。”半夜,中夜。《書·冏命》:“怵惕惟厲,中夜以興,思免厥愆。”孔穎達傳:“言常悚懼惟危!夜半以起,思所以免其過悔。”中途,半路。《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

(九)中者,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於天。”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十)中者,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謂滿二千石也。據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十一)中者,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也。”

(十二)中者,而也。而,原本為名詞指頰毛,又指須毛,頤下之毛。看起來是首身相連之物,而處於中。後多用為連詞,或兩個詞、兩個片語之間的連接,或狀語和中心語的連接,或主語和謂語的連接,而亦處於中。

(十三)中者,兕中,盛算器。古代舉行射禮時放籌碼的用具。《禮記》:“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孔穎達疏:“其中之形,刻木為之,狀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圜圈以盛筭。”

(十四)中者,藏也。《禮鄉飲酒義》:“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

(十五)中者,和也、中和也。《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中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十六)中者,用也,庸也,中庸也。《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程顥、程頤又說:“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禮記》:“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十七)中者,中人也。或指居間介紹人,或作見證之人,或列入中間一等之人,或才德中等人,或容貌中等人,或財產中等人,或皇宮中的人,或……。

(十八)中者,仲也。時序人倫次第排列為孟仲叔季、伯仲叔季,即仲與中同,仲呂亦作中呂。為十二律之一。《禮》:“孟夏之月,律中中呂。”《史記》:“口呂者,言萬物盡旅而西行也。其于十二支為巳。”

(十九)中者,中遭、中招也。中遭為自然中遭受到、感受到,如中暑、中風。中招為人為的動作,主動如中傷,被動如中槍。

(二十)中者,中的也。射中目標,矢至的曰中。打中,百發百中。科舉時代鄉試會試及第謂之中,中狀元。

(二十一)中者,姓也。漢少府卿中京。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通志》載,中英,複姓,虞舜有五英樂。有掌中英者,因以為氏。中梁,亦複姓,姓氏英賢傳古隱者中梁之後。

(二十二)中者,河南俚語。中原內陸河南省人說“中”,是“得勁、好、行、可以、爽”等的意思。如果嶺南的中國人說“中”時,中華民族就走向了海洋文明,如果南中國海的中華人說“中”時,中華民族就邁向了太空文明。

(二十三)中者,數字為五,五行為土,五色為黃,五味為甘,五情為意。

(二十四)中者:正也,證也,心也,和也,平也,斷也,貫也,應也,合也,要也,腰也,孚也,通也,立也,所也,著也,媒也,申也,入也,人也,宜也,允也,坎也,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不得不失,……。所有處於反義詞間的意思,均可謂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讀懂了“中”字的意義,就等於讀懂了中學的書本知識的一半,真正讀懂了“中”字的意義,又等於讀懂了中國文化知識的一半。

再來認識“孚”字。“孚”字的形,上為“爪”,下為“子”。《說文》釋“爪”:“丮也。覆手曰爪。象形。凡爪之屬皆從爪。丮為持的意思。仰手曰掌,覆手曰爪。《六書故》:“爪,人之指叉或亦通作爪。”爪甲(指或趾前的角質硬殼),鳥獸的腳趾。《荀子·勸學》:“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說文》釋“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凡子之屬皆從子。古文的子字上為‘巛’下為‘子’,從巛,象髮也。籀文子字,囟有髮,臂脛在幾上也。”子字在鐘鼎文,像一個幼嬰有一個大頭,兩隻臂,腳被包在繈褓中。子在時間,子時:23(晚11)~1,時序為第一,有子為存。子在空間,為子午線。子在人,為嫡系的男性下一代後代,或稱徒弟,或對突出人物的尊稱;子在物為種籽、為卵。子十二生肖屬鼠,是繁殖力非常強的哺乳動物,門牙發達,且是所有動物研究的試驗品。滑鼠為電腦的開始。

“孚”字的讀音為fú。與之相同的有俘、桴、蜉、浮、莩、郛、夫、扶、芙、蚨、符、苻等。俘、桴、蜉、浮、莩、郛等字,皆有“孚”字,不同的是偏旁有亻(人)、木、蟲、氵(水)、艸(草)、阝(邑)。孚為爪子,可以是動物的爪,也可以是人的爪;而俘則是人的爪,所以為俘虜、擄掠。桴是能飄浮于水上的木筏子,亦是抓住木質的東西桴擊打鼓。蜉為容易抓住的蟲子,也是生長期極短的蟲子,如蚍蜉、蜉蝣。浮是漂在水上或水氣上,如浮萍、浮雲。莩是蘆中的薄膜,如葭莩。浮露在外的城邑,為外城、郛郭。而夫、扶、芙、蚨則共有“夫”,偏旁不同的有扌(手)、艸(草)、蟲。然則“孚”與“夫”音之相同必有義相同。孚為爪子,子大為夫,夫妻二人中的男子為夫,頂破天也為夫。孚者,丮也、持也。扶者,亦持也。扶持者,扶側重於上,持側重於下。芙指芙蓉、芙蕖、扶渠,渠塘裡長著的芙荷,必須有水扶持著才能成長。蚨,原指一種名叫青蚨的蟲子,其生子必依青草葉,大如蠶子,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符、苻相異為“竹、艸”,相同為“付”,與“孚”相似,“爪”似“亻”,“子”似“寸”,爪為主,子為副,亻為主,寸為副,也即付也。

“孚”的義是什麼?(一)孚者,孵也。《說文》釋“孚”:“卵即孚也,從爪子。” 徐鍇注曰:“鳥抱,恒以爪反覆其卵也。”卵化曰孚,未孚曰卵。如:孚育(孵化),孚乳(孵化生育),孚化(孵化),孚萌(孵育滋生)。

(二)孚者,信也。《爾雅》:“孚,信也。”《說文》釋“孚”:“一曰信也。”《詩·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雞卵孵之必為雞,鳥卵孵之必為鳥,人言之信如是矣。如:孚信(信用、信譽),孚感(精誠感通),孚釋(懇切解釋),孚洽(誠懇融洽)。

(三)孚者,浮也。漂於水面為浮浮,飄於水氣之上亦為浮浮,水要有火才能由液態變為氣態,所以浮浮與烰烰通。《禮記·聘義》:“孚尹旁達,信也。”指玉浮在外面、若竹箭之筠的潤色,四面通顯,即玉采色彰達,若見於外無隱掩,如人之有信者。

(四)孚者,稃也。為穀粒的殼《大戴禮·少間》:“苟本正則華英必得其節以秀孚矣。”又稱孚甲。為種子的外皮。《禮記·月令》:“其日甲乙。”鄭玄注:“時萬物皆解孚甲,自抽軋而出,因以為日名焉。”

(五)孚者,莩也。草木種子分裂發芽《大戴禮·夏小正》:“柳稊。稊也者也。”

(六)孚者,俘也。俘獲俘虜《小盂鼎》:“孚人萬三千八十一人。”

(七)孚者,付也。即付與,授命亦稱孚命。

(八)孚者,符也。相應符合。如:(符合相合),孚(美色顏色和悅)

(九)孚者,孕也。性愛為生之始,受孕方為胎,脫孕乃見子。孚與孕,共同的是下有“子”,上一為爪,一為乃,乃者奶也。女人才有奶,雌性才能孵。

(十)孚者,孳也。孚與孳,共同的是下有“子”,上一為爪,一為茲。“子”音通滋,漸漸潤滋,慢慢滋長。滋字為茲水,滋長靠奶水。任何生命起源於兩個么小的細胞基因,么小的細胞基因,經過點點滴滴的滋養,逐漸升顯祥兆。

(十一)孚者,字也。孚與字,共同的是下有“子”,上一為爪,一為宀。宀的篆文像乳房形。《說文》敘雲:“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十二)孚者,乳也。孚與乳,共同的都是有“孚”,不同的是乳多了“乚”,未孚曰卵,卵化曰孚,孚後產乳。全都是“子”的受孕、孵化、出生的原始階段。

最後,讓人們來瞭解未有“中”、“孚”二字之前,用符號 中孚卦來表達其內容的過程。由下卦兌 和上卦巽 相組成的中孚卦。中孚卦又稱中複卦、大明卦,取其音、義相通之故。只有認真研究中孚卦,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孚”的真正意義,以此來觀察宇宙的演變、社會的推進和人類的繁衍變化。要瞭解中孚卦 的真正內容,又必須從中孚卦的形、象、數、義、理、辭等方面深入去探究。

一是中孚卦的形 。中孚卦由下卦兌和上卦巽相組成,兌為澤,巽為風,澤上風,中為空。初、二爻,五、上爻皆為陽,三、四爻而為陰,上下皆陽,中空屬陰,必有流動,流動便成風。孔穎達《周易正義》:“風行澤上,無所不周;其猶信之被物,無所不至,故曰‘澤上有風,中孚’。”在人事,巽為長女,兌為少女,長女有經歷,人生經驗較為豐富,關心少女,理在其中。

二是中孚卦的象 。中孚卦的物象,上卦為風,下卦為澤,象似風吹拂湖澤之上。有風動,就有澤動;有天上風雲動,就有地上澤水動。中孚卦的現象,上卦為巽,下卦為兌。巽為風為入,風無孔不入;兌為澤為悅,澤被萬物生長皆喜悅。中孚卦的意象,五、上爻位為天位,初、二爻位為地位,而中孚卦的中位為人位,人位為中孚而且空通,可以自由發展,大有作為。中孚卦的法象,如果說,中孚卦的中間兩爻為陰爻,象個窟窿,為“中”的意法。上卦巽則為“爪”的意法,出爪象巽風;下卦兌則為“子”的意象,出子似兌悅,合而為“孚”,此為中孚卦之法象。

三是中孚卦的數 。中孚卦初、二、五、上爻為陽數,三、四爻為陰數。初爻、四爻、五爻當位,二、三、上爻為不當位。按《連山易》艮卦為1,中孚卦為56;按《歸藏易》坤卦為1,中孚卦為60;按先天《周易》乾為1,坤為64,中孚為13;按後天《周易》乾為1,坤為2,中孚為61;按《兌易》兌為1,中孚為3。中孚為十一月卦。

四是中孚卦的義 。中孚卦的義有著普世的意義。自然界有多少兩極,就必有其“中”。如乾坤、宇宙、天地、上下、左右、東西、南北、內外、前後、正反等,兩極是靠中孚以相通。中能孚乾與坤,中能孚宇與宙,中能孚天與地,中能孚上與下,中能孚左與右,中能孚東與西,中能孚南與北,中能孚內與外,中能孚前與後,中能孚正與反,是故中能孚眾之所望。同樣人類生活中相反兩片語之間,也有中孚相通。如好心、惡意,破碎、完整,酥軟、堅硬,炎熱、寒冷,誠實、撒謊,仔細、馬虎,聰明、愚笨,狹窄、寬闊,晦暗、明亮,勇敢、懦弱,寬容、嚴格,表揚、批評,一向、偶爾,善良、兇惡,寂靜、熱鬧,貧窮、富裕,精緻、粗糙,健康、虛弱,……。而成為符號的中孚卦自身之義,有上互體卦為艮卦,下互體卦為震卦;上轉體卦為震卦,下轉體卦為艮卦。也就是說,互體、轉體皆為震、艮,震為雷,艮為山,雷山相蕩,必有中孚。中孚卦 是由大壯卦 移易而成,中孚卦反易不變,仍是中孚卦,中孚卦對易則成小過卦

五是中孚卦的理 。即中孚卦的自然易理。中孚卦初爻變為陰爻,則成風水渙卦 ;二爻變為陰爻,則成風雷益卦 ;三爻變為陽爻,則成風天小畜卦 ;四爻變為陽爻,則成天澤履卦 ;五爻變為陰爻,則成山澤損卦 ;上爻變為陰爻,則成水澤節卦 。各爻變化的規律完全是有理可循的。

六是中孚卦的辭。首先要瞭解中孚卦 的卦辭,這是把握全卦的總體意思。中孚卦辭:“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整個卦體上巽下兌,巽為風,兌為澤,風之應時,春夏秋冬,不愆其候,風之信也;澤之受水,朝潮夕泛,不爽其期,澤之信也。卦象三、四陰爻居內,是謂中虛,中虛則通,通則孚;二五爻剛得中,是謂中實,中實則誠,誠亦孚也。豚魚吉。上卦睽卦,“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豕即豬也,為各種豬的統稱。彘為野豬,圂為圈養豬,豖為剦豬,豝為牝豬,豭為牡豬;豚則為小豬,往往用於祭品。豰為小豚,豯為生三月豚,豵為生六月豚。陸地上的小豚動物生長是吉祥的,水澤中的魚類遇上春風,其生長也是吉祥的。利涉大川。通俗地說,就是順風順水,上卦為巽風順風,下卦為兌澤順水。如何才能利涉大川呢?上卦為巽木,木能在澤上浮行,所謂“乘桴浮海”,然則上卦巽木之利涉,必有桴舟,木不刳不可以為桴舟,有賴於下卦兌金之功。上下卦之間的卦體中虛,又象舟虛。舟虛則中無一物,隨風往來,與波上下,任天而行,利涉大川。宇宙間,中孚誠信,中孚相通,中正相孚,中和孚育,唯其“利貞”。

其次要瞭解中孚卦 的各爻爻辭,這是把握全卦每階段每爻的具體內容。初九:“虞吉。有它不燕。”初爻陽爻陽位乃正位。虞,為虞舜時設置掌管山澤之官,既可指保護鳥獸草木魚蝦正常生長發展的官員,也可指山林湖泊良好的生態。虞人入澤梁,歲有常期,漁者樵者,受命于虞人,入澤入林,各從其取,故曰:“虞吉”。有虞吉,才有豚魚吉。有山林生態環境好,才有豚豬生長的好環境;有湖澤生態環境好,才有魚生長的好環境。中孚卦實際是中虛卦,虛與虞同在虎頭下,虍丘為虛,虍吳為虞,虎丘亦為吳地。“有它不燕”:一說,“它”,甲骨文、金文,皆“蛇”之本字,而非“其它”之意。有它不燕,意為“蛇與燕不會共處”。一說,它為其他,燕為宴安。中孚之初,不愆其候,不紛其志,無他求也;有他則上下不孚,漁樵失時,焚林竭澤,將自此起,不能安矣,故曰:“有它不燕”。

九二:“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九二為陽處陰位,且二爻又在三、四陰爻之下,故曰“在陰”。鶴為陽鳥,鶴為壽鳥。《春秋·說題》稱,鶴夜半則鳴,亦為信鳥,有孚之象。其子和之,指鶴子在九五之位同聲相應和之。我有好爵的“爵”:一是指朝廷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一是指飲酒的爵杯;一是指黑赤色的鳥雀。吾與爾靡之,我和你共同靡美地享用它。吾指九二,爾指九五。有評論者稱,中孚九二爻辭是最美的句子,是最佳的詩境。誠哉!斯言。《詩經》:“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也好,“鶴鳴九皋,聲聞於天”也好,都和“鳴鶴在陰”有相同意義。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和諧的民族,既有“鳴鶴在陰,其子和之”兩代人的和諧,也有“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本代人之間的和睦。如此的中華民族社會,靡美、美孚、和諧、共孚、共用,怎不令人神往?

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六三為陰爻在陽位為敵;前有六四阻擋,同性相斥;六三雖與上九相應,但六四也與初九相應,勢均力敵,不可能親近,因而“得敵”。二至四互卦為震,震為鼓;反轉之為艮卦,艮為止,止即罷也,故曰“或鼓或罷”。中孚卦下卦為兌,兌為口,六三更似口,口能歌;上卦為巽,巽為號,號象泣,故曰“或泣或歌”。

六四:“月幾望,馬匹亡,無咎。”六四為陰爻在陰位為得位為得月,月至“幾望”而始盈,盈則中實,有孚之象。四爻與五爻比,四為臣位,四為月,月無光,五為君位,君為日。月得日之光以為光,是日月交孚也,孚之正者,故曰“月幾望”。“匹”是兩頭馬,六四與初九相應,就像一對馬;然則六四卻與同類的初九斷絕,要向上順從九五,一對馬,失去了原來的匹配,謂之“馬匹亡”。“月幾望”者,無盈滿之嫌,“馬匹亡”者,無黨同之類,夫複何咎?

九五:“有孚攣如,無咎。”九五為陽爻陽位為正位,為中孚卦之主。有孚攣如,這一爻辭與小畜卦五爻爻辭同。中孚卦各爻辭都未曾說到“孚”,僅此爻中出現。與之相連的是“攣”字,《說文》釋為“係也”,靠什麼來系,靠語言來聯繫,靠手來牽繫。如為動詞,到、至。九五和九二相應、相孚外,還可和初、三、四、上爻相孚,君之孚也,可孚於臣,可孚於民,亦可孚於邦,誠如《彖傳》曰:“孚乃化邦。”當然也就不會出現過錯了。

上九:“翰音登於天,貞凶。”上九為陽爻陰位且最上位又不當位。《禮記·曲禮》:“凡祭宗廟之禮……雞曰翰音。”本來雞鳴不失時,孚信之象,但雞是在地上,偏又要去登於天,翰音遠聞。上居孚極,區區小忠小信,上徹九天,雖貞正然亦兇險矣!

中華民族之所以千秋萬代仍然光芒四射,煥發出其青春活力,並能孚眾之所望,全靠的是誠信。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說得好:“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至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失敗。”中孚誠信乃中華立國之柱也。

中華民族的地形像一隻雄雞屹立於世界東方,東北像雞頭,渤海灣像雞嘴,屁股在新疆,前腳為臺灣,後腳是海南。雄雞要展翅,雄雞要高飛,雄雞要高唱。雄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告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雄雞一唱天下白,中孚萬代花放紅。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2224 |  个人分类: 无分类 |  系统分类: 思想•时评 |  发表于: 2016.07.25 10:11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