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客家“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棣华居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围龙屋”的典型代表——棣华居

·梅县博物馆 朱迪光 麦娟娟/文 摄影:朱迪光·

 

棣华居位于梅县西阳镇白宫新联村,与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中西合璧式的客家民居联芳楼毗邻。是一座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三堂四横一围龙”形式的“围龙屋”典型代表,由旅印尼华侨丘宜星、丘添星昆仲兴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竣工。该居采用纵向椭圆形中轴对称这一传统典型平面布局,外斗门座西南向东北,正堂门座西向东,占地面积3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其特别之处在于围龙屋连于第一横屋。地势前低后高,大门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饰木轩卷棚,梁柱为木石结构并饰通雕木质双狮彩雕,以及通雕蝙蝠、花草等吉祥图案作挂落装饰。雕刻艺术性较强,色彩绚丽,造型生动,富有客家民间工艺特色。

棣华居取自《诗经·小雅》“棠棣之花,鄂不韦华 韦华 ?凡今之人,莫名兄弟”之意而命名。其门额棣华居、大门联“棣堂并茂,华萼相辉”,由中国同盟会员、梅县第一任县长卢耕甫(1872——1943)题写。

该围屋门前为晒谷坪,坪外为半月形池塘,沿池塘外沿砌高为1米的半月形围墙,围墙顶部用青色瓷瓶饰作通栏,围墙西南面辟一小门楼作外大门。“围龙”自东北向西南周匝与该居立面成180度,“围龙”后遍植柏树作“风围树”,柏树生气盎然,明绿滴翠。正面眺望,远山作屏,小溪流经屋前,环境优美,富有田园风光。

该居建筑为抬梁式土木结构,灰色瓦面,琉璃瓦当,墙体为“三合土”夯筑,部分柱基为花岗岩豉式,硬山式山墙以花岗岩通雕窗花饰作山花。设在中轴线上的“围龙厅”为祭祀先祖之场所,上、中、下三堂均为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中堂上下各辟横向天井一个,周围走廊连接上中下堂。中、下堂及上下天井侧厅均饰蝙蝠、大象、麒麟、凤、牛、鹿、奇花异草等吉祥物木质通雕屏风,制作精美,装饰性强,色彩典雅庄重。

上堂与周匝厢房(围龙)之间为后苑,俗称“化胎”、“花头”的地面呈抛物线拱面。堂屋两侧各并排两列厢房,厢房之间及厢房与正大门楼之间各辟一小门楼,其中厢房之间的小门为栅栏式门护。上堂与厢房之间设立通廊且厢房之间辟纵向式上、下天井,使该居宽敞明亮,整屋有机联成一体。此外,左侧外厢房筑一庭院,座北向南连接该居作家塾—新学堂使用,是培育教化后裔之场所,也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历史见证。

下图:棣华居周匝“围龙”后立面

客家民居“围龙屋”是中国五大民居之一,棣华居采用椭圆形中轴对称的布局,在东西中轴线上自西向东由“风围树”、周匝“围龙”、厢房、后庭院“花头”、堂屋、门坪、半月形池塘、庭院围墙、外斗门、以及南北副轴线上的附属建筑家塾——新学堂等组成,营造了富有田园风光的人居环境。夯筑土木石结构,建筑造型富于传统特色,装饰淳朴典雅,富有客家民间雕刻工艺特色,是梅州客家传统民居“围龙屋”的典型代表之作,与毗邻的中西合璧式的客家民居联芳楼风格各异、交相辉映。吸引了中外建筑专家、民俗学者和大专院校建筑专业的师生前来考察,以及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2000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广东省文化厅文物处的领导和专家对棣华居进行了现场考察、论证。一致认为,棣华居虽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为此梅县文博部门即着手申报并获得成功,2002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8818

梅州日报“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专栏文稿

图为:1、棣华居正立面。

2、棣华居周匝“围龙”厢房立面与“风围树”和“花头”。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3 |  阅读: 21274 |  个人分类: 文物保护单位 |  系统分类: 工作•职业•资料•技术 |  发表于: 2010.01.09 22:19

评论


 回复 发布者:
2009-04-14 08:52
向一直为梅州文博事业默默奉献的楼主致敬!

发布者:匿名
2009-04-06 10:23
棣华居是梅县保存得较好的民居之一,确实很漂亮!非常値得一看!

发布者:匿名
2009-04-06 10:06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