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笔墨丹青当随时代走——记青年书画家徐建文



笔墨丹青当随时代走

——记青年书画家徐建文


梅县博物馆·朱迪光




(明月松间照)




    徐建文,19715月出生于梅县,现为梅县文化馆馆员。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梅州画院画家,梅县美术家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美术辅导培训和创作工作。其创作的中国画《深山有坦途》获2000年广东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展优秀奖。《山那边是海》、《山鸣谷应》获2001年广东省世纪新星美术、书法、摄影展优秀奖。近年来还有多件作品入选省、市级各类美术、书法展。最近,在梅州市华侨博物馆成功举办《徐建文美术作品展》。观者络绎不绝,当地媒体作了报道,深受好评。


(家)


      徐建文,天资聪颖,儿时涂鸦,充满好奇与幻想,兴趣爱好所在,竞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学时期在美术培训班老师的启蒙和悉心指导下,与其勤奋和对艺术的悟性,严格的专业训练,夯实了坚固的基础,实现了自已的愿望,考入了西江大学美术系。大学时期的美术专业技能的加强提高和系统理论的学习,使其对中西绘画史有着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不但丰富了知识面,而且为其后来的创作实践及美术辅导工作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深深地影响了其绘画的创作。其试图寻求和形成一种中西绘画艺术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并为之潜心探索。



乍看其画,从传统的视觉看,很难界定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从材料应用和表现的技法和题材上看,承传了中国画的传统。从繁星点点错落有致的墨线和通体平罩浅绛的靓蓝、青绿……,使画面极富装饰性。以大面积亮丽的色彩或沉稳的墨色透着国画的色彩韵味,清新的色彩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不透一气的篇幅构图,大面积的留白当黑,给观众留下丰富的遐思,是对“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传统构图手法的形象铨释。画面规矩的分割和划分,对光线面的刻意经营,与传统的国画相径甚远,流露出对传统国画的继承与创新的思考,以及对西洋画的认知。绘画艺术提跋和不落一字以及寥寥几笔的绘画表现手法,体现了作者对中西绘画艺术的大胆尝试,亦可看到其匠心独用,别具一格。“远现其势,近看其质”。综观其作品的表现手法,可以发现其对绘画语汇探索的不懈努力。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徐建文常游走于山水田园之间,这是其体验生活,创作构思和远离喧嚣噪动的城市生活的休闲方式,可谓一举两得。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客家大地,其深沉的客家情结,摒弃对所处环境,熟视无睹,甚至麻木不仁的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通病”。艺术地观察、体验、发现美的所在。欣逢盛世中国,开放多元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空间,并难能可贵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深山有坦途》、《山那边是海》、《庭院深深》,以及客家人文风情为素材,反映客家地域变化的题材便溶入其作品之中。

(山回路转)




现实美是存在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反映和升华。徐建文的创作实践,不仅再现了现实美,而且表现了客家人的希翼和创造的辉煌。现实美和艺术美,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对艺术美而言,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言:“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在徐建文客家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其力求从“形似”达到“神似”。在创作过程中,徐建文把对生活的感受,评价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审美情趣熔铸到作品中,透过作品,使人们对客家人文历史,民俗风情有着“美”的认识。


    徐建文,不但在绘画艺术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不断寻求中西绘画的相溶锲点,在表现手法上进行大胆探索,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思考,而且在书法艺术上另有心得,其颇含隶碑的行书体,别具一格。以碑体作间架结构,结体严谨,从圆润枯涩的墨色变化,到藏锋顿挫的起承用笔方法,或作品的谋篇布局,洋溢着浓浓的文人书卷气息,给人美的享受。

(静水流深)


    笔墨丹青当随时代走。最近,对艺术追求锲而不舍的徐建文,在赣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深造。我们期待青年书画家徐建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绘画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走出一条中西结合,富有客家文化特色的艺术之路。

 

                

                                               20031123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7 |  阅读: 14509 |  个人分类: 书画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09.05.04 19:51

评论


 回复 发布者:
2009-05-11 17:27
画的灵巧,评的神妙!

 回复 发布者:朱迪光
2009-05-04 21:59
yulh159: 顺便悄悄地向朱老师问一下,“图不见了找谁去讨回呢?”
刚问了管理员是我操作不当造成,请原谅我还不是很熟练。呵呵

 回复 发布者:石篆山人
2009-05-04 21:54
我认真看了,建议扩大宣传.

 回复 发布者:yulh159
2009-05-04 21:14
顺便悄悄地向朱老师问一下,“图不见了找谁去讨回呢?”

 回复 发布者:yulh159
2009-05-04 21:00
呵呵,今晚打开此帖高兴地能欣赏到全部图了!从而更全面些看清徐建文的字画。感觉他是一只在广漠山凹的原野上空飞行,当飞越原野时迷失方向,都会细心倾听泉水之声的鸟。他能从泉水声音微弱而清晰中去掉自满和顽固,存在的谦虚、朴素------那是美之所在。

 回复 发布者:yulh159
2009-05-03 19:52
在朱老师博客里关于徐建文的作品的文章,曾写道,“徐建文常游走于山水田园之间,这是其体验生活,创作构思和远离喧嚣噪动的城市生活的休闲方式,可谓一举两得。”虽然只能见到【静水流深】作品一幅,但是,确实,他的风景画是他与大自然邂逅时抓紧产生的紧张关系的结果。虽然在他的作品中并看不出这种紧张创作的痕迹。相反地,他的作品散发出无限清澈、宁静而丰盈的气息。【静水流深】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在此幅画中,只见在月光下,山坡占据整幅画面,令人生敬的庄严紫篮色调下,前面的河水闪闪发光。它充分体现了生活在山区里的徐建文那极其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他细腻的观察力,精益求精的笔法和他对大自然的这份亲情,可以说是他艺术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位透过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作为背景的画笔正在比较绝妙地表现了客家人崇尚自然、质朴的形象。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