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大画之舞——记国画家赵勋和他的中国画历史长卷《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转帖)


大画之舞

——记国画家赵勋和他的中国画历史长卷《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


































  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局部)赵勋   为画而生   大画之梦   在读书无用的“文革”年代,出身不好,又不愿虚度年华的赵勋要给自己寻找一条出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他选择了学画,因为费用低廉:在家自学,找小伙伴们画,没有老师。从中学起,他就不断地画,在笔墨和画纸的世界中摸索,他似乎就是为艺术而生的,绘画于他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惯性,并很容易地成为了他的爱好,在他的生命中生根发芽……   勤奋是他的特质,沈阳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他画画的身影,下雨天也在户外写生,人淋得像个泥猴,他也不以为意。30多年后的今天,在远离东北千里之外的广东梅州,他面对记者,鲜有地回忆起自己的从艺之路,还依稀地沉湎于当年不以为苦的绘画时光,脸上呈现出一种因绘画而热血沸腾的表情和光芒,似乎一切都未曾远去,除了时光和容颜——当初那个一心从艺的绘画少年已经不再年少。   同那个时代的其他青年一样,他来到了辽宁盘锦农村下乡,还任过民兵指导员,不过,不管干的是什么活儿,他都在不停地画,画农村生活场景、画民兵人物速写……然后投稿。   1971年,正在感觉没有出路的绘画少年因绘画特长被特批抽调到当地报社当美编,这于他是一个转折点;绘画上无师自通,命运因此改变。这同时也给了他一个重要的人生体悟——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这让他一生为画的艺术欲望从此坚定。他感谢这个文化环境的赐予和陶冶,起早睡晚,插图、连环画,拼命地画。后来,他又到了一家军工厂,当工人、抡大锤,但绘画依然是他的至爱,他与当时来厂接受改造的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老师成了朋友,受他们熏染,也受他们鼓励。他觉得自己是个走运的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却能与这些艺术界人士不期而遇,虽然,因出身不够“先进”,他没有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资格,当兵也没有可能,但他依然坚韧不拔地画,拼命追求,并要求自己要画出点名堂来,求艺不止的念头从没有因外部的潮涨潮落而改变和消退过。   执着的人总会有春天。1977年,赵勋的春天到来了!高考恢复,他报考了一家戏剧艺术学院和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均被录取,两份通知书在手,他选择了鲁美,因为绘画毕竟是他的最爱!速写考场上,被他的现场速写所吸引的监考老师们不约而同地在他身后围站了一圈,脸上满是欣赏和欣喜的神色,刚一考完,老师就告诉他“你有希望!”但这时他的心却异常地平静,他回到工厂,该干啥干啥。波澜不惊中,他的人生再次转折了——从一个爱好者跨进了专业的学习之门。   在鲁美,他的勤奋全校知名,身边没有同学能确切地知道他到底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因为没人能早、晚过他。有个姑娘说爱上了他,一直并不知情的他问:你喜欢我啥?她说:你很勤奋。   在他眼里,77级是最努力的一届大学生。而他有着77级的特质:基本功扎实,自我要求高,从未感觉良好,总觉得自己有不足;不追逐潮流,又总在自己打倒自己,艺术上不断追求变化。迄今,他也不愿意总结归纳自己所谓的画风,他说,变化才是他唯一的目标,是他创作的唯一动力。   大画之梦   鲁美的4年是赵勋在绘画上激情燃烧的4年,他以最高分成绩留校任教,但3年之后他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太理解的决定,从鲁美调到哈尔滨的一个群众文化艺术馆,原因是他想画大画,那里有条件。   进入专业艺术领域后,他就一直在寻找自己绘画语言的切入点,在连环画、小品上取得的成绩和声誉已不能满足他对绘画的激情。他认为:不管画什么都要基本功扎实,艺术修养要全面,一个大家应该是一个杂家,什么都懂、都有所研究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的胸臆。否则,只会越画越浅,越画越窄。他渴望拿出自己的代表作、创造自己的绘画主打语言。别人在找寻容易创作的画,他却寻难而上,他要画大画、大作品,要有自己的鸿篇巨制。他说,这也符合他当年的个性,那时的他身高近1.8米,体重近180斤,正是身强力壮、精力充沛的时候,每天只睡4个小时。那时,他的头脑中一直翻腾着一幅大画的影子——《北大荒人》,想记录自己和那一代人的青春岁月。他说,只要能表现自己心中的艺术,能画大画,人到哪里,他都不在乎。说这话时,他似乎还是当年那个追梦的绘画少年,认定自己是为艺术而生,为大画而来。虽然,那时,在黑龙江,他在连环画、插图画上已经是名声鹊起,业内人称“赵快手”,关里关外上门寻求合作的络绎不绝;他的武术题材连环画曾被一些武林人士误为真正的武林高手所作,有人甚至要上门与他一磋武功高下。但其实,他不懂武功,只是凡事都爱琢磨,画武打连环画他就通过自己与自己打斗来揣摩人物的神情、动作,一丝不苟,以至以假乱真。这段连环画的“武打”经历丰富了他的思想,使他对古代的兵器、甲胄、战车战马、古人的发髻等都有了一番了解和考证。他像一个电影导演,既要确定电影的时代大背景,也要保证镜头语言、细节的真实,这对他的大画之梦是一个很好的预演。他在为自己的大画之梦积累着底蕴。   大画之梦一直没有远去,不管是在群众艺术馆,还是后来调到哈尔滨师范大学任教,直到1989年那个来自广东梅州的消息:邀请他参加纪念黄遵宪先生当代书画展。   “如果你总在心中梦想一个事物,总有一天你会与它相遇。”这句话此刻再次应验,这份邀请让他感动,也再次触动了他心中的大画梦,他感应到了那遥远的南方青山绿水对他的呼唤,也感应到了客家文化对他的吸引,这一机缘让他得以走近梅州的山里、市里、客家人群里,几乎没有犹豫,惊鸿一瞥般的一天考察,便坚定他“南迁”的决心:任教梅州嘉应学院美术系。   人有不解:为何要舍弃繁华大城市偏安小城,为何要千里之外远离故土亲朋?他说:繁华,那不是我的追求;北方,我已走遍看惯,而南方本身就是一幅幅的画,青山绿水充满了水墨的味道。搞艺术的人需要多看、多被冲击,画惯了北方的大山大水后,我要为刚刚相见的南方而迁徙,这是我该来的地方。在此,他似乎又遇到了新的艺术知音:这里的人们对绘画的看法、观念更灵活、多元,爱好书法的人多,理解绘画的人也多,这是一片“插根拐杖都能发芽”的土地,万物蓬勃生长,艺术的土壤也是如此。   壮哉客家   赵勋这样描写自己创作《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的因缘:“因当时实在没能挤出时间来创作,错过了那次黄遵宪先生当代书画展,但我并未忽视此事,有关资料都认真阅读,当时就为客家精神所震动。自来到这个地方后,我更被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动情;被其气质所感染;被其精神所震动。我怎能不用我的画笔为之歌颂!赞美中华大地的子民,赞美客家精神。愿优良的客家精神在新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扬、光大!”   6年前到梅州后,他在逛书店、书摊时开始留意有关客家文化的资料,遗憾的是这些资料都比较零散。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一本大部头的关于客家文化的摄影集,虽然书已有些破损,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花了480多元将其买下,“这就是我要的东西”,他如获至宝,书里有客家的人物和风土人情,他豁然觉得与这本书的相遇是一种启示:就是要我来完成一件与客家文化息息相关的事情!顿时,他浑身热血沸腾,之后,漫长6年里魂不守舍的“大画之舞”从此开始:翻阅县志,跑研究所、报社查阅资料,与客家百姓、商贩聊天取材。   因为画过连环画,他对历史题材本来就情有独钟,通过对中国古代、战争等题材的研究,他感到中国历史的无比厚重,厚重到难以穿越,其实“我们现在都还活在历史中,中国的历史积淀太深厚了,以至我很容易被历史融化,融化在它的奥秘、神秘之中”。而且,他发现历史题材所具有的震撼力,尤其适合用中国画的语言,比如线条感来表达。这种对历史表达的兴趣和迷恋更加助推了他画巨幅客家历史长卷的决心。   文化是宏观的,而绘画是需要非常细致的表现的,所以,采风成了他的一项重要的田野调查,他要了解客家人从哪里来,现在哪里,向哪里去……他开始真正“走”入客家人的世界。他走村访院,进院与客家老人聊天。虽然是陌生人,但客家人天性良善好客,且非常容易信任人,走进哪家都有茶喝,这让他深感欣慰和欣喜。   不久,他在当地人眼中成了一个“怪人”:沉浸在大画中,息交绝友,生活中除了画没有其他,仿佛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由此,他被人们称为“苦行僧”。   行僧苦旅   赵勋信奉“以画说话”,不在乎理论的渲染悬乎。在他看来,现在的艺术市场泡沫太多,差在脚踏实地,不够心静,靠的是外力而非内力。   大画他画了6年,也为她激动了6年,越到后来,他越能感觉到自己创作状态的放开。停下最后一笔时,他的情绪还是停不下来。艺无止境,他感到的是绘画历史语言的遗憾,希望自己能有新的表达。外界对此画的一致评论是:“震撼!太震撼了!”这样的评价让他心生安稳,他觉得自己终于为客家人做了一件像样的事情,他没有辜负那些与他素不相识的客家老人对他无条件的信任。他现在自称“新客家人”,笔名“辽黑客”——来自黑土地的客家人,这个颇带武侠意味的笔名也顺带纪念了他当年画连环画时的江湖地位,没有那时的大画之梦的磨炼也许就没有今天大画的完成。   真学问和艺术成绩得静下心来才能得来,远离了曾经的城市、名声,他“躲”在梅州,只想有个安静的环境发挥自己全部的能量,纯纯静静地画画;他说,我就是我,只希望以画说话,给老师、给艺术增脸。他从来不为自己的艺术定格、定论,他的画也不与人讲价,明码标价,喜欢者得,因为“艺术不打折”;应酬的画事,他从不参与。禁不住诱惑的人就不是艺术家,艺术与伪艺术的分界就在于是否守得住艺术的底线。他说,不敢妄称大师、大家,但有这份自信,也要活出这份自信。   传统、现代艺术各有其道,他心中的艺术是杂家,可多种技法并存。他素描功底扎实,画过油画,对色彩也很敏感,他的国画既讲究传统的用墨渲染,又力透纸背,所以,立体感很强。一般来说,国画容易保守,所以,他认为“国画需要狠狠的冲击”,油画的冲击力大,他就很自然地在自己的国画里加进新的元素,但是不管怎么变,中国画骨子里的东西不能改变,那就是:笔、纸、心成一线。   艺术必须有感而发,而不是为钱、为名而发,所以,他会自毁掉自己不满意、不理想的画;艺术更需要审美,面向民众文化市场的审美,所以,他也感谢这个时代,让他可以坚持艺术而又衣食无忧地自在创作。人物是国画里难度最大的,但他知难而进。在难中追求雅俗供赏,艺术的本分在于提高人的审美,让人在审美中享受,伟大的艺术家应该是里程碑式的人物,“我只是在追求的路上,让人知道天底下还有这么追求的一个人,还有可以这么画的一种国画”,这就是他所希望拥有的人生亮点。他这样描述自己:我,传统但思维现代,不追求漂浮的东西,现在该做的事就是,清理头脑,不受干扰。   告别了激情燃烧的学习阶段,他认为,在艺术上有所成熟后就应该走自己的路,到该静的时候了,就要潜心下来把自己的积累凝聚成一股清泉流涌出来,如果还是杂七杂八留恋红尘滚滚不能自拔,那好作品可能就永远出不来了。艺术最可怕的是没有了源动力,在自己现在的艺术黄金期,他是一秒种当一小时用,除了教学,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创作上。他常常告诫自己要把握住自己,别让外物冲乱定力,所以,他的生活是简单的,几乎没有社交应酬;他的画室是简朴的,没有豪华的画案,只有他的心依然在为艺术而舞,绘画是孤独的心灵之舞,不是“舞台表演”的团体操、集体舞,所以,艺术家必然是孤独的,也是寂寞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历经岁月和身体的变化,他已从曾经的东北大汉变成了一个清瘦的赵老师,也许真正的艺术是要历经残酷的孤寂才能脱胎而出的,如是,他愿意立誓:让我继续苦行,让我们10年后再见分晓!大画完成了他的一大艺术使命,但他与客家文化的缘分才刚刚开始,他要继续挖掘更深的客家文化底蕴,他要刻画客家母亲,表现客家山歌。当然,形式还是大画,因为,如果说“人生为一大事”来,那么大画就是他的人生大事。   周志飞   赵勋简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广东省梅州嘉应学院美术系。   1982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   1984年,中国画《农家乐》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展。   1989年,水彩画《庭园》在美国展出。   1990年,中国画《古人诗意》参加美国各地巡展。中国画《中国北极》获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展三等奖。   1992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个人画集。   1994年,创作大型连环画《三大战役》获新闻出版总署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国画《赵一曼》在全国画展中获铜奖并被收藏。《龙飞凤舞庆丰收》获文化部第五届全国年画铜奖。   1995年,国画《人到此时更年轻》获全国体育美术展佳作奖。同年获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图书装帧一等奖。   1997年,国画《国粹》入选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   1999年,国画《凤》入选全国体育美术展。年画《花季》获全国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一等奖。   2002年—2007年,创作完成高1.8米、总长达123米的巨幅中国画历史长卷《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   客家先人原是中原汉人,在秦汉至清末的六个时期,因避战乱与灾害等相继南迁赣闽粤播衍海内外,故,人们常说:“凡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足迹。”“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客家儿女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筚路蓝缕,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定居繁衍,以铁的意志,克服自然界以及社会中的艰险困难,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锤炼形成这一群体特有的性格素质、社会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   所以画中取其几个重要部分加以表现,以最大的能力来达到弘扬客家精神之目的。画面首先以战争的场面翻开了客家人为何迁徙的第一页:“永熹之乱”“五胡侵扰”,为避战乱,中原人背井离乡大举南迁。继,在穷山僻壤中艰苦创业,寻找生存的空间。艰苦的环境造就客家人的刚强意志,而开拓的成功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乐观向上的自信心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不分男女贫富,无不勤劳操作,人性纯朴,对人友善诚挚。尤为突出的是客家妇女,她们善良而温柔,顺从而健康(因为她们是不缠足的),自重自力,崇敬丈夫,纯然、真挚。因此,我以重墨在卷中突出表现了客家妇女的风采,称之为《伟大的客家妇女》。   崇文重教是客家人继承中华文化精神的又一大亮点。在有客家人聚集的地方,便可看到学校,他们利用祠堂和所有能利用的空间办学。家中再没钱也首先想办法让孩子读书,何况有很多乡贤捐助办学,使许多无钱之人也可有书读。这还有另一原因,因山多地少,男力必须外出谋生,而祖先又多为门户清高人物,存有读书为贵的观念,文风极盛,人才辈出,这更加强了他们革命进取的精神。从一首客家流传甚广的童谣即可见一斑:“蟾蜍螺,咯咯咯,唔(不)读书,无老婆。”   他们是一支极重情感的系族,念祖思亲,不忘祖德,怀念故土,深沉浓烈。无论迁移何处,都不会忘记祖辈来自何处。而且身背父辈的骨骸,携带祖谱一同迁徙。因此,他们千里迢迢,常会在佳节期间返回祖国大陆寻根问祖,以此来表达对中华大地之爱。尤在民族危难之秋,这种情感更为突出:抗争外寇,守疆保国;辛亥革命,赴汤蹈火;抗日战争,慷慨解囊。如今又为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爱心绵绵,捐资办学,建设医院,修桥筑路,建厂合作等,可歌可颂之处比比皆是。   客家人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可谓是文才武略,英豪辈出。画卷中,精选撷取了190位,如孙中山、朱德、叶剑英、黄遵宪等。我虽认真努力去挖掘理解,但限于自身的知识层面、限于画面,不可能把繁星般杰出的客家代表人物表现完整,肯定还存在很多疏漏。画卷公世后,征求各方意见,我将再续。敬请各位客家俊彦贤达或其后裔谅解。   艰苦创业形成优秀民性,形成了客家精神。现今的客家人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继承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品德,新一代客家年轻人有必要了解客家的历史与文化,使优秀的客家精神代代相传,以开创更辉煌的业绩。这也是我创作的目的之一。   当我在巨幅画卷落下最后一笔时,我的心情还在为之激动——这不是为作品终于完成而激动,而是为客家精神的内在感染力而平静不下来的激动。(节 选)   “既选择了这条艰辛之路,那只有坚强地向前,管它将来结果如何。只要能回头看到脚印,将是乐在其中。画就是话。画者如何想,修炼如何,表现心态如何,技巧如何等,全在其中,无须注释,一目了然。感谢艺术。”   赵勋,一个从东北来到广东梅州的画家,深刻了解到客家人曲折而厚重的历史,为其善良淳朴、不屈不挠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历时六年,创作完成了高1.8米、总长达123米的历史画卷《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他以饱蘸情感的中国画笔墨勾画出10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浮雕般地描绘了客家人的南迁史、苦难史和奋斗史,从而使这幅充满浓重历史意味,充溢客家人精神的历史画卷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   在赵勋的画册自序上,他写道:“画就是话”,笔者极为赞同。在此化用北岛的一句诗:“喧嚣是喧嚣者的通行证,沉默是沉默者的墓志铭”,也许更能证明在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赵勋的守望和追求。 ——题记   《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画卷序   赵 勋   诗意深情中的生命张力   ——评赵勋的水墨语言   延 华   在西方艺术大量涌入中国的今天,多元化的创作格局、五彩缤纷的艺术流派冲击着传统中国水墨画。但是能立足传统,既不盲目追随时尚潮流,同时又能积极汲取有益因素融入自己的画作,顺着自己的心性,以个人主观感受去画,逐步完善并确立自己的水墨语言,这是赵勋的选择。   读赵勋的画,仿佛能感觉到韵律的节奏并能够使我们进入一种历史长歌的意境。每一幅画,无不内蕴有诗意深情,表达的仿佛是我们记忆中的境界,仿佛是我们久违的但却又十分熟悉的特定情景的再现;他的每一幅画,都能在情感的渗透下,显现出令人愉快和振奋的生命张力。   赵勋具有出色的构图能力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本领,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画家,而且在山水花鸟方面也很有成绩。在人物画方面他既擅长单个人物描写,又善于多人物的情节性的构图;内容既包括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又有描绘历史事件的画面。创作中他努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整体把握人物形象,同时也注重用细节烘托人物性格。他善于把特定人物放在特定环境里刻画,真正达到了技法、形式、精神三者的高度统一,因而创作出诸多优秀作品。   从赵勋的人物画中不难看出,他非常重视对人物的观察,重视以形写神,善于捕捉人物对象的瞬间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通过对人物五官特征、特别是眼神的刻画,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绪。他笔下塑造出了众多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他的人物画随不同对象选用不同的笔法墨法,有的线条流利酣畅、顿挫有力,墨和彩和谐幽雅,有的采用富有表现力的短线,并用线条的粗细变化来调剂画面增加人物的沧桑感。作品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可谓栩栩如生。   赵勋对中国画传统本质的特征有着自觉的认识和思考,他追求山水的厚重博大、丰富生动,他钟情于树木的圆浑郁葱,山形膨胀欲喷,有清正庄重超逸之气。他的山水画造型质朴中见灵捷,用笔含蓄,但不以机巧取悦于人,整个画面清峻、洒脱、舒朗。   综观赵勋的画,不难发现他是一位热爱生活和关注现实的艺术家。从现实中吸收营养努力丰富自己的画作。他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坚实的基本功技巧,不仅题材新颖而且手法也很有新意。他把严谨的写实造型和传统笔墨技巧结合起来,融西画造型于传统中国画写意体系。在富有古雅诗意的画面里,渗透着深厚的传统功力与修养,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感动。
     赵勋老师南迁来梅仅6年,便百米冲刺《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精神可嘉!教学之余,写生、采风、寻访、构思、创作等等,可谓“酸甜苦辣寸心知”!赵勋老师以其深沉的客家情怀、历史文化的责任、艺术地再现了客家波澜壮阔的迁徙历史,革命精神,精英人物,民俗风情……。曾在梅州华侨博物馆观赏赵勋老师的巨制,令人震撼!祝愿赵勋老师为客家人、为中国美术事业创作更多的好作品,培养出更多的美术人材。仅此转帖,供大家共赏。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12 |  阅读: 19659 |  个人分类: 书画欣赏 |  系统分类: 大杂烩 |  发表于: 2011.06.17 17:57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发布者:匿名
2012-05-27 14:10

 回复 发布者:华山
2011-12-05 09:13
向赵勋老师致敬!

 回复 发布者:jonfee
2011-11-01 21:54
额·· 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阿 那么好的老师教,还画得那么差···

 回复 发布者:华文
2011-06-17 13:15
拜读过赵教师的作品,深邃、大气!

 回复 发布者:往事随风
2009-09-02 12:48
祝愿赵勋老师为客家人、为中国美术事业创作更多的好作品,培养出更多的美术人材。

发布者:匿名
2009-05-15 09:18

 回复 发布者:原野·大蟹
2009-05-11 23:10
敬佩赵老赵, 敬佩为理想奋斗的人

发布者:匿名
2009-05-11 15:57
是我的导师,赵老师很好各方面!

 回复 发布者:许愿的猪
2009-05-10 23:31
工作原因有机会接触赵老师, 赵老师待人非常的温和,平易近人, 没想到赵老师有这么多的人生阅历~!!向有理想的人敬礼!

 回复 发布者:yulh159
2009-05-10 22:35
真情流淌的创作,情、意、技、格统一的艺术表现。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