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梅县选送申遗的客家围龙屋② 仁厚温公祠


梅县选送申遗的客家围龙屋 ② 仁厚温公祠

    按梅州市文广新局6月15日发出的《关于做好客家围龙屋申遗推荐候选项目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6月19日前“每个县(市区)推荐3个以上保存比较完好和最具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的客家围龙屋单体或村落”。为此,梅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先后到相关村镇实地勘查,连续作战,日以继夜,6月19日报送了“罗氏大新屋”、“德馨堂”、“棣华居”
、“仁厚温公祠”、“南口侨乡村围龙村落”。

http://www.dayoo.com http://www.dayoo.com 2009-06-20 09:54 来源: 广州日报

仁厚温公祠要申“世遗”曾同时居住500多人

 
仁厚温公祠正立面

本报梅州讯 (记者叶仕欣 通讯员朱迪光摄影报道)

     6月18日,梅县文博部门将当地最大的围龙屋、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仁厚温公祠,作为梅县现存700多座围龙屋建筑代表之一,加入梅州市客家围龙屋群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楣杆夹石

  
曾同时居住500多人

  坐落在叶剑英元帅故乡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的巨型的客家围龙屋仁厚温公祠,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是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

化胎中生长茂盛庞大的苏铁


内围周匝厢房(围龙)



  仁厚温公祠有三堂、八横、三围龙,拥有480多间厅堂、房间,当地村民温伯告诉记者,仁厚温公祠在上世纪70年代,曾同时居住了500多人,一座屋住了当时的2个生产队。
横屋

 
外围龙天街

  记者6月18日随到这里考察的梅县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仁厚温公祠看到,这里有宏伟宽阔的祠堂、深深的庭院和长长的天街、巷道。
中、上堂



中堂梁架


  据副研究馆员、梅县博物馆朱馆长介绍,仁厚温公祠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科学地组合而成。中间的堂屋有上、中、下三个厅堂和48间住房,光中厅就可摆20台宴席。堂屋的两边各有四行横屋共“八横”,共有240间房。这使整座建筑显得宽阔庞大,气势宏伟。堂屋和横屋的后面是三层弧形的围屋,又有房102间。围屋形似长龙,美如彩虹。在堂屋和围屋之间,长着两株400多岁的华南苏铁树。堂屋、横屋的前面是一口半月形的池塘。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偏向东;中间有一中轴线,两边平行对称;后面的围屋与前面的池塘使全屋的外形呈椭圆形;屋内天街、巷道、走廊如脉络相连,四通八达。
  
夏天排雨冬天挡风

  仁厚温公祠的构建科学而巧妙:全屋五部分主次分明,堂屋居中,其余成向心之势;一年四季温润的东南风可吹遍每个角落,正午的阳光能照到每家门前;夏天大雨排水顺畅,无淋漓沥涝之苦;冬季寒冷的北风被挡在围屋外面,族人在屋内享受冬日的阳光。
堂屋外斗门门额署:大夫第

堂屋前庭

  朱馆长认为,如此一座庞大的客家围龙屋古民居,从历史、规模和文化内涵来看,比起福建的圆土楼和山西的乔家大院一点也不逊色。

直径2.9米的大水井



  仁厚温公祠档案:

  
已有500岁,占地2.3万多平方米,拥有厅堂及房间480多间,为梅县迄今发现最大围龙屋。



围屋瓦顶


梅县文物普查队在现场讨论测绘草图


(记者 叶仕欣 通讯员 朱迪光 摄影报道)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5 |  阅读: 16319 |  个人分类: 文化遗产 |  系统分类: 工作•职业•资料•技术 |  发表于: 2009.06.22 22:56

评论


 回复 发布者:这周的世界
2009-08-02 16:48
很喜欢大埔客家的围龙屋,土围楼,方石楼。这些建筑,真的是一个个奇迹,令人惊叹古人的智慧!

 回复 发布者:打尿尊
2009-07-08 14:05
漂亮~!

 回复 发布者:小3
2009-07-02 18:01

 回复 发布者:荷禅诗
2009-06-25 15:46
物质提升,精神家园!

 回复 发布者:阿旺哥
2009-06-24 09:35
要好好保护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