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20世纪人类思维的历程



 20世纪人类思维的历程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丘立才

 

    人类思维史的历程是鬼话、神话、宗教、哲学、息学、智慧的过程。鬼话、神话时代,人类生活在郊野外,生产力非常低下,只能使用话语,尚未发明文字,社会处于野蛮时代,未进入文明时代。思维对象是时间、空间、物质、生命、能量、信息;思维工具主要是大脑、心脏、言语;思维目的把握人与天、地之间的规律。人类社会进入亚文明时代后,思维对象是信息、时间、空间、物质、生命、能量,思维工具主要是大脑、心脏、符号;思维目的是以符号把握天、地、人之间的规律,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长期处于此阶段。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后,思维对象是信息、时间、空间、物质、生命、能量,思维工具主要是大脑、心脏、文字;思维方法是以文字把握天、地、人之间的规律。人类是用三种文字符号来把握天地人规律的:一种文字是东方以汉字为主体偏重于标形的象形文字符号,一种文字是西方以英文为主体偏重于标音的拼音文字符号,一种是中东以阿拉伯数字为代表的数码符号。

    东方以中国汉字为主体偏重于标形的象形文字符号来把握天地人规律的文明史有说5000年。思维史的结晶代表便是易学,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或有口头传说,或有符号契偈,或有文字记载,时间都在2000年前,思维对象主要为天地自然界。接着下来的是黄老之学,其重点是从爻号演变而来的汉字符号把握天与人变化规律的学问,即黄帝、老子和易学结合,创造出“太极”和“道”相结合的学问。后来由老子的道家发展成道教,道教为中国的宗教,其宗主推崇老子、庄子,其宗旨是崇尚自然,其经典为《道德经》,其据点为道观,知识分子、读书人较其他阶层的人喜爱此教。道家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重点研究解决的是天和人的关系。汉朝思维史主要倾向儒学,思维对象主要为人与人间的“仁”。儒学、仁学,宗主推崇孔子、孟子,其宗旨是崇尚伦理,其经典为《论语》、《孟子》,其据点为学宫,统治者较其他阶层的人喜爱此家学说,自汉朝后把儒家学说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成为汉学后,群众、老百姓、知识分子、读书人等等要爬上统治地位,非得熟稔儒家学说不可。儒家教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点研究解决的是人和人的关系。汉朝,佛教从天竺印度传入,再传到韩朝、日本等国的亚洲宗教,其宗主是释迦牟尼,其宗旨崇尚禅机,其经典是《金刚经》,其据点为寺庙,群众、老百姓较其他阶层的人喜爱此教。值得一提的是佛教中国化,也就是佛教在中国普遍化,出力至伟的是一位不识字的“六祖”和尚慧能大师,其所著《六祖坛经》亦成经典。佛家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重点研究解决的是人和己的关系:前世、今生、来世。到了汉朝,中华国学初步构建起道儒释的完整体系,就天与人、人与人、人与己的领域里的研究学问的思维大厦,所以中华国学又称为汉学。

中华国学是不断发展的,中华思维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类思维也是不断发展的。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的动荡发展,中华国学又向玄学的高度发展去。中华思维也向玄学的高度去发展。“玄学”之称的由来,是魏晋时期清谈家们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其清谈的内容,清谈思维不利于地上实践的发展,有利于玄天思维的开拓,于是有“清谈误国”一说。玄天思维,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形而上的问题。所以,玄学又称人天之上的学问。玄学的学术研究资源虽来自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但是,它一般又不涉及具体的政治、经济、伦理和科学技术等问题,而是着力去研究这些知识背后和本质性的同一运作规律,“玄之又玄”的学术成果往往不能够直接运用于世,却又是中国古代社会各种知识的基础和升华,是一种智慧。玄学侧重于形而上的学问,玄学是人类思维研究旡极、太极、阴阳、气场、五行、形符的虚玄学问。玄学又是研究天体与人体相通的仙道、中医、命运、卜占、相格、堪舆的人天之间的学问。玄学是人类研究宇宙本源、本体的学问,还是无中生有、化有为无的学问。玄学就是人类侧重把握天道、地道、人道的智慧体系。人类掌握玄学的方法侧重于灵感了悟,侧重于归纳,在于天赋灵悟。因此,它是人类建设太空文明的重要工具,玄学大大推进了人类对内对外的思维联系发展。

在东方大地上,玄学延续下来的道学,对唐朝的繁荣起了指导的作用。因为唐代李姓皇帝认老子李聃为祖宗,在尊儒之外更复兴道学,人们仍可在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中,可以发现道学治国的光辉。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唐王朝,受到道学思想的滋养,运用道学原理:道是阴阳,道是过程,道是本原,道是规律,道是法则等,来治理国家,大放异彩,并且影响着东方各国。唐朝的道学发展到宋朝,成就了程朱的理学。宋朝理学,是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唐朝之“道”,宋朝之“理”,似乎形成了天下的“道理”,难道天下已臻于至真至善至美的“道理”。可惜的是,唐朝之“道”,“道”至五代十国就“道”不下去了;宋朝之“理”,最后就将“田”、“土”都“送”给外族人了。

天下,非仅是汉族一家一族的天下,而天下是人类各家各族共同拥有的天下。元朝开创出丘处机的新思维,他将老子道学发展而成的道教、孔子孟子发展而成的儒学、从释迦牟尼引进而来的佛教,合成为一的全真、全生、全新的中华国学学说,并以全真道教教义弘扬光大。他将老子的道学《道德经》、释迦牟尼的佛学《心经》和孔子曾子孟子的儒学《孝经》统合起来,为三派同源、三派同功、三派平等进行详尽论证,为元朝社会的前进发展奠定了新思维的理论基础。

宋朝的理学、元朝的新学发展到明朝,成就了思维史上的心学。宋朝陆九渊“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又倡‘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明朝陈白沙以自然为宗旨、以自得为归宿、主静的理论奠定了心学理论——“心静端倪,学宗自然”,湛若水和王阳明将其发扬光大,特别是王阳明构建起心学的理论体系:“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本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伦理学说和修养论;“四句教”的教育观:“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明朝“心学”对人类思维史的贡献,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清朝的“朴学”是在宋明理学、心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代的传统学术研究从以求实切理为帜志,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而成朴学。明末清初,在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的影响下,朴学在与宋明理学的对立和斗争中发展起来,注重于资料的收集和证据的罗列,主张“无信不征”,以汉儒经说为宗,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主要从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注疏和诠释文字、典章制度以及考证地理沿革等等,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也不注重文采,因而被称作“朴学”、“小学”或“考据学”,成为清代学术思想的主流学派。清朝的“朴学”是在明朝的“心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有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心”的自然功能:中间心脏中的一滴血,通过心脏跳动加压,将血管输送到头上的一滴血,和脚趾尾上的一滴血。“心”的社会功能易变成“忄”:即向社会时空十字架,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或春或秋,或夏或冬,进行卜占,思维选择。朴学发展心学的社会功能,对卜占、辨思起了些推动作用。

清朝的结束,中国人也和全人类一起跨进了20世纪,中国人的思维也和全人类一起跨入了20世纪。人类思维中科学已经成为潮流,清朝的朴学也跟着西方的“科学”自然化了起来。科学是朴学的发展,“朴”中的“木”为植物,而植物代表“禾”与人类有更密切的联系,不可不思辨清楚。科学是时空的学问:科学是人与禾的学问,禾生长时期为每年的中线(古时28月)时间;科学是人与斗的学问,斗是计算禾谷的空间。可以说,科学是禾学、斗学。科学是人类研究信息、时间、空间、物质、生命、能量的学问。科学是人侧重把握地球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人类掌握科学的方法侧重于记问见闻,侧重于分析,在于勤奋思维。因此,它是人类建设地球陆地文明的重要思想武器。

科学、科学发展观时髦了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科学是禾学,又与人类有更密切更具体甚至不可分离的关系,是人类生存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唯物论也风行了一个世纪,表现在学界则为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关于唯物论,过去仅从“物性”多谈“一分为二”,甚至批判“合二为一”。实际上,物自:一分为万千,万千合为一;物态(物质形态):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物件(物质存在时空条件):一分为四,合四为一;物类(物质种类):一分为五,合五为一;物符(物质表现符号):一分为六,合六为一;物色、物音:一分为七,合七为一;物易:一分为八,合八为一;物数:一分为九,合九为一;物量:一分为十,合十为一。以上十种思维方法来思维物质,应该比物性“一分为二”要全面得多。

“思维”的“思”字,上面的“田”原为“”(脑),思维要用心用脑,用心为感性认识,用脑为理性认识,感性是基础,理性是提高,真正的思维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思”字上面的“”易变为“田”,也是有其深刻的道理。没有“田”,哪里有“禾”;没有“”,哪里有“米”;没有“”,哪里有”?这是人类精神汇集于一身的生存条件啊!“思”字下面的“心”为思维工具,上面的“田”为思维对象,其中“囗”为思维范围,“十”为思维方法。思维对象“田”,“田”上能长“禾”这一与人类生存密切的植物,还有与人类密切的动物“牛”。唯物论中的“物”字是“牛”、“勿”构成,“勿”杀的“牛”肉为“物”,“牛”被杀不叫杀死,而称“牺牲”,就像羲和太阳一样重生。“生”不但是生活的生,也是生产的生,更是生态的生。一个“生”字,生产力“人”在上,生产对象“土”在下,生产工具“牛”在中。一个“生”字,蕴含了三大生产要素。20世纪生产率大大发展,其中生产力“人”和生产工具“牛”的发展占有决定性的意义。

20世纪人类思维有个飞跃,也是随着人类交流的加剧,物体流通的频繁而飞跃的。从唯物论向唯资论的飞跃,从物本向资本的飞跃。经济迈向市场化、社会化、全球化、金融化,理论指导以马克思的《资本论》,无论对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莫大的福音。马克思三卷本的《资本论》是他一辈子花尽心血未能终稿的著作,他的朋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继续完成他的心愿。《资本论》实实在在是指导成为资本家的理论。第一卷为资本的生产过程:产品变商品,商品变货物,货物变货币,在变易过程中有了剩余价值。第二卷为资本的流通过程:贝化为货,货化为贝。第三卷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资贝的增值,剩余价值的增加;利润、利息带动地利的升值。

马克思一生分析研究的重点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他的分析研究充分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们。“资”者,“次”“贝”,“次”要的“贝”币也。分清主次之“贝”,是人类20世纪思辨突出的对象。“资”和“物”相比,“资”是次要的;“资”中之“贝”和“物”中之“牛”同是动物,相比起来“贝”是“次”要的。用于生产的货“贝”和用于生活的货“贝”,相比起来,生产的货“贝”是“次”要的;用于生活的货“贝”和用于生态的货“贝”,相比起来,生活的货“贝”是“次”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最精髓的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干什么?就是要用各种办法变为“有产者”;变为“有产者”后,再由“有产者”变为“资产者”;马克思的《资本论》实实在在是由“有产者”变成“资产者”的行动指南。由“有产者”变为“资产者”后,又要由“资产者”变为“知产者”;还要由“知产者”变为“智产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给全人类前进指明的奋斗方向。

20世纪人类思维的聚焦点可以说是集中在“贝”。“贝”在这百年中的生产、流通、交换、汇兑、演变,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问题是人类思考“贝”的物质意义多,思考“贝”的精神意义少。是为人民币(贝)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考验着每一个人。对待“贝”的态度,是区分人精神的贵贱最好的试金石。无论人的高贵也好,卑贱也好,都是离不开“贝”的:只是高“贵”的人把“贝”放在次要的地位,卑“贱”的人把“贝”放在首要的地位。高贵的人得“贝”以正确高尚的途径取得,卑贱的人得“贝”以错误卑下的手段获取。高贵的人是把“贝”用于执中惟一,用于中华民族统一,而卑贱的人则为了“贝”动用了两个“戈”。把“贝”放在首要地位的人,为了牟取更多的“贝”,甚至不惜动用十个“戈”,或是东西南北、上下左右都动用“戈”,那这个人就成“贼”了。腐败分子“败”的根源就在于其对“贝”字错误的道德价值取向:把“贝”放在首要的地位,“攵”(卜占以手取)“贝”,安有不败之理?更有古代的籀文把两个“贝”字合在一起“賏”,称为“败”字,双手都拿着两个“贝”,又焉有不败之理?这也应了老子的一句话:“多藏必厚亡”,多贝必败亡。除了精神道德价值取向外,再加上制度设置政“府”下有“肉”,成了“腐”的根源,所以20世纪人类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也是触目惊心的!

“人”与“物”、“资”、“贝”相比,“人”是首要的,“物”、“资”、“贝”是次要的。人与贝比:人是首要的,贝是次要的;人与物比:人是首要的,物是次要的;人文与贝物比:人文是首要的,贝物是次要的。在金钱与物欲横流的时代,是金钱物质为人服务,还是人为金钱物质服务,常常萦绕在人的脑际思考的问题。一个“金”字:人在上,土在下,火在中。20世纪人类思维的飞跃,是从唯物论向唯资论再向唯人论的飞跃,从物本向资本再向人本的飞跃。“人本”思维,是“以人为本”的思维。道家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把宇域中,人与天、地、道同等,都是至大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在物质匮乏时期,往往是不能做到“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无产者,往往追求的是“唯物论”。到了物质丰富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又容易出现“以资为本”“以金为本”。只有即将迈进21世纪之际,才响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0世纪人类思维的飞跃,有一个小插曲就是苏联米·谢·戈尔巴乔夫写了本《改革与新思维》。书中谈了苏联的改革,也兼谈了其他地方的改革,最主要的是他从政治改革上升到思想思维的境界来思考:“为了全人类的利益,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跨越把我们分开的差异岂不是更正确吗?我们已经作出自己的抉择,既以承担义务的声明,又以具体行动来确立新的政治思维。”“新的政治思维”基本原则是:“核战争不可能是达到任何政治的、经济的、意识形态的目的的手段。”“在全球核冲突中,既不会有战胜者,也不会有被战胜者,而必然被毁灭的将是世界文明。”“由于生活的要求,历史上第一次把全人类道德伦理准则作为国际政治的基础,把国际关系人性化,人道主义化。”他还说:“在20世纪,在这个充满矛盾冲突的100年就要结束的时候,人类应该承认迫切需要把全人类原则作为时代的主要的绝对命令置于优先地位。” 戈尔巴乔夫最大贡献是结束了冷战思维,强调了生命、人性、人道的重要。

作为物质的人,离不开物质运动,人的能力和物质运动有着重要联系,因此需要物质所固有的能量。作为精神的人,也离不开精神运动,人的能力和精神运动也有着重要联系,因此需要精神修养的智力。人的能量和智力合于一体,那就是心智能力。如何取得人的能量和智力的提升,这是21世纪的今天全人类共同思维的崭新课题,必须深刻研究,不断创新。21世纪人类思维的发展,是在20世纪人类思维历程的基础上前进的。

当人类迈进了21世纪的门坎之际,上帝与人类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就是弥漫在人间的“非典”病疫。把全人类生命置于最高原则,绞尽脑汁地沿用20世纪那种“实事求是、实事求非”的科学思维方法,根本未能找出“非典”的病因。假若用“虚中求是、虚中求非”的玄学思维方法,或许也能找出病因。所庆幸的是,“非典”病疫与人类打了个照面,便辞别而去。更值得庆幸的是,“以人为本”的思维在人们脑海中逐渐扎了根。

“以物为本”是以“牛”为本,“以资为本”是以“贝”为本,“以人为本”是以“心”为本,“以思为本”也是以“心”为本。“无产者”变为“有产者”变为“资产者”变为“知产者”变为“智产者”,也得以“心智”为本。可是,唯心论在20世纪思想界曾遭长期的批判,抬不起头来。唯心论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发展,但在20世纪却受到抑制。明朝唯心论的“心学”,特别强调“心静端倪,学宗自然”,提倡“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直到中华民国的孙中山还提出“知难行易”的学说,鼓励国民提高知和智的能力。清朝的“朴学”,称之为“小学”的文字训诂学,卜占与辨证的思维技术得到运用,最后被“科学”所取代。但心学的飘忽不定的意识,主观虚拟世界的迷茫,难于把握天地人变化规律,给思维懒汉造成巨大的障碍,于是20世纪流行在思想界的俗语:“知人知面不知心”,风行世界。

他人之心,海底之针;自己之心,氤氲之真。自己之心,乃息也。息者,信息的息,信息论的息,唯息论的息,息学的息。但愿21世纪人类思维的发展方向,由唯物论、唯资论、唯人论、唯心论而唯息论,也即易学、道学、儒学、佛学、玄学、理学、心学、朴学、科学、哲学而息学。息学的息,应包括时间之息、空间之息、物质之息、生命之息、能量之息,就是信息符号之息。信息是物质、生命、能量的存在模式,或者是物质、生命、能量的时空序,包括有序和无序,显态和潜态。有说,信息就是资讯,大概“唯息论”对“唯资论”有深厚的情结,或是有经济上的来往。

息学是维系思维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如果说“思”字,包括了思维工具、思维对象、思维范围和思维方法,那末“维”字,也包括了思维工具、思维方法、思维与言论、思维与行动和思维效果。“维”字由“糸”、“佳”构成。“佳”者,一指短尾鸟,思维能像短尾鸟一样自由在思想天空奋翮翱翔;一指善、好,思维是向善、向好的思维,渐趋佳境;又是趋吉避凶、趋善避恶的思维佳具。“维”字来说也是思:思惟〉思唯〉思维的过程,是偏旁“忄、口、糸”和“佳”结合的过程。“忄”是先用心进行卜占、辨别,继而用“口”语言说明、讲清,结果就像“糸”一样维系着思维发展。有思维理论,就有实践来检验维持。这一实践也是辛苦的:既有东半球的辛苦,也有西半球的辛苦,两个“辛”字合在一起是“幸”字,人类每人都要化辛苦为幸福。其过程是这样的:辨(辩)〉(办)〉瓣〉辫。人类活在世上是辛苦的,首要辨明自然社会的是非,如何辨?那就要进行卜占,在社会的时空里“点”到位置上,把握好分寸。再次是“辯”,思辨卜占之后还要“言”说出来,是否辩证统一地看问题,要辩论清楚正确的看法,上升为理论。再其次是“辦(办)”,所有言论都要落实到出“力”的行动中去“辦(办)”事,有办法去办事,这才有效果。最后是“瓣”,一瓣一瓣公平分享劳动的瓜果食瓣,好好享受用思想指导、言论宣传、出力实践换取来的劳动果实。这样人类思维、言论、实践就能像“辫”子的丝一样延续下去,就会幸福。息学就是研究信息源、收集、加工、整理、交流、传输、效应的过程和规律。

息学是20世纪思维发展至21世纪的必然。21世纪人类思维的基本原则:尊重生命,团结全人类共同生存发展,有助于人类全球的和平、公正、效率、快乐意识的价值观形成。

    梦,是神学、玄学、心学、朴学、科学、哲学、喆(嚞)学向息学过渡的思维桥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愿21世纪思维过程中息学能成为思维的主流!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5359 |  个人分类: 无分类 |  系统分类: 思想•时评 |  发表于: 2015.02.28 16:21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