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創新薪 如何闖才新 舊新


标签: 79,如何

 創新薪 如何闖才新 舊新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

樂新讀書會會主  丘立才

 

    當今中國社會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作為經濟發展的五大理念,世界上不少地方也同中國一樣,把“創新”放在經濟發展的首位。不但在經濟領域,還在政治、文化、軍事、思想等各領域,都必須把“創新”放在社會發展的首位。思路創新,理念創新、科技創新,發展創新。一個“新”字,成為當今時代的關鍵字。極為有趣的是,我的姓名“丘立才”重新組合,竟然是一個“新”字。君不見,“立才”二字,不就是“新”字的前八劃麼?把“新”字左邊剩下的一劃移至“新”字右邊的“斤”字下,不就是“丘”字麼?我曾在上杭丘氏總祠建成200周年暨丘逢甲師範傳習所創辦110周年大會上發言說,內析外延來認識“丘”字:內析來認識“丘”字,結構為“斤、一”或“一、斤”,意為祖宗開創留下的一“丘”田,子孫耕種生產,每人每天能吃下一斤水、一斤米、一斤菜、一斤肉,那就是一位健康的丘家人,就能創造財富,每家存有一斤一張1元的紙幣,就達到小富;每家存有一斤一張10元的紙幣,就達到中富;每家存有一斤一張100元的紙幣,就達到大富。在此基礎上,每位丘家人都要向外延伸發展,“丘”走到“山”上就成了“嶽”字,“淩絕山頂我為峰”是各位丘氏宗親在各自領域上達到最高峰,才是真正丘家人。內析外延來認識“我”自己——丘立才”,也就是一個“新”字。所以我必須把“創新”放在思維言行的首位,才能真正做好自己,實符其名,名符其實。因此要從字形、字音、字義上全面深刻這個“新”字。

一、新字的形。

     “新”字是由“立”、“木”、“斤”三字組成。“斤”是斫剝木用的斧斤。用斧頭砍去一些樹木的枝葉,“立”生於“木”出來的不僅是“親”的枝葉,如果砍去一些枝葉後,嫁接不同的品種,生長出來的更是“新”的品種。以酸檸檬為原木,砍去上枝,嫁接上柑橘嫰芽,生長成後,結出柑橘之果,更新更甜。社會裡每個人都似一棵立於大地之上的樹木,其生長的過程中,該斫砍地下的根還是該砍斫樹上的枝葉,都要因時因地因人而宜,才能長大成才,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才能在新天地裡幹一番事業,成為社會棟樑之材。在新天新地裡,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制度、新的管理、新的技術,才有新的生活、新的生產、新的生態,新的發展。這是社會形態裡的“新”。

    還有自然生態裡的“新”。在自然中,樹木多生長在山丘之上。樹大招風,風如刀如斧,輕者,吹落樹葉;重者,吹折樹枝。沿海多有颱風,颱風不但吹落了樹葉也吹折了樹枝,還吹搖動了樹根和泥土,讓雨水和肥水能順流滲入樹根之處,所以颱風吹過之後,枯枝朽葉墜落下來,腐爛成肥,培育樹木,使之長得更加新鮮豔麗,更加鬱鬱蔥蔥,更加有生氣。整個綠色生態,有如大地穿了新衣裳,展顯在江山之上,宇宙之中。

二、新字的音。

    “新”字的讀音為陰平聲xīn,相同讀音的字有辛、莘、薪、鋅、心、芯、忻、昕、炘、欣、歆、馨等。辛、莘、薪、鋅四字和新字都有“辛”字,“辛”字是“立”於“十”之上,“大人”立于“一”橫的地上已不容易了,要立于時空座標上的“十”之上,那自然是“辛”苦的。而人能立於地上的“十”之上,又能立於天下的“十”之上,那自然是既“辛”苦又“幸”福的。將“辛”字上的一點變為“十”就是“幸”字,也就是說,不只在那一點時空上辛苦,即能在時序的春夏秋冬和空間的東西南北交錯中辛苦,那就是幸福了。化不幸為有幸,化辛苦為幸福,這就是嶄新的局面了。創新是辛苦的,化辛苦為幸福又是創新的目標。

    心、芯、忻三字共有“心”,前二為自然之心,後一為社會蔔占之心,只有心態新,內質新,才有外在新。忻、昕、炘、欣、歆、馨,是“新”的各種形態:忻是心的蔔占分析“新”,昕是日照分析“新”,炘是火烤分析“新”,欣是風吹分析“新”,歆是音吹分析“新”,馨是既有耳覺又有嗅覺的“新”。有各種各樣的創新,只有內心實質創新,才是真正創新。新瓶裝舊酒是表面包裝創新,舊瓶裝新酒是內在實質創新。

三、新字的義。

    (一)作為動詞的“新”。

    1指用斧斤砍伐木材。本義:用斧子砍伐木材。(形聲。從斤,從木,辛聲。據甲骨文,左邊是木,右邊是斧子。 )用斧砍伐掉的木材是新的木材,原生長著砍下後為人所用,可蓋房、制傢俱、做木柴,所以的本字。蓋房之材最重要的是棟樑之材,制傢俱之材為有用之材,做木柴之材為薪火之材。現學校多指薪火相傳之所,培養人才多為國家所用,亦稱工薪階層,即是公務員。公務員是社會公選出能創新薪務實的人員。

    2、指砍伐樹木後長出的新枝、新梢。漢朝許慎的《說文》釋“新”為“取木也”。前1已述取下之木,在此講未取下的原木長出的自然新木,或人工嫁接成功長出的新木。章炳麟在《論承用維新二字之荒謬》文中說:“且彼亦知‘新’之為義乎?衣之始裁為之‘初’,木之始伐謂之‘新’。”

     3、變新,更新,自然之新。《詩·周頌·臣工》:“如何新畬。” 《書·胤征》:“舊染汙俗,咸與維新。” 《大學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不同的太陽,天天東方出來的都是新太陽。1883年孫中山皈依基督教會自署教名為“孫日新”,區鳳墀以“日新”的廣東話諧音為孫中山起了別號“逸仙”。

    4、使之新,人為之新。如:新民(使民更新),梁啟超寫有《新民說》即此意。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長出的樹梢)

    (二)作為形容詞的“新”。

    1、與相對為新。舊體的“舊”字為“舊”,此字說明杵臼很久沒人用了,上面已長滿了草,還有佳鳥在那裡做窩。新體的“舊”字為過了1日就舊了。說明由“舊”變“舊”再變“新”,變易之急遽。《詩·小雅·采芑》:“于彼新田。” 《詩·邶風·穀風》:“宴爾新昏。” 《詩·邶風·新台》: “新台有灑。”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誰家新燕啄春呢。”宋王讜《唐語林·雅量》:“變易新聲。”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故日新。”《廣東軍務記》:“新夷目。”說明“新”是由“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舊”會變“新”,“新”會變“舊”,其變易規律要遵循“天、地、人”,“人、物、事”的易變規律。

    2、天新的規律。新年下(陰曆新年、春節、立春),新元(陽曆新春、元旦),新吉(陰曆元旦),新年新歲(陰曆春節期間),新朔(指農曆每月初一),新陽(初春),新霽(新晴),新光(新鮮的光彩),新時期(人根據時空甲子變易、天地人舊新而定)。

    3、地新的規律。人根據地球上植物活動規律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動物活動規律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把握天地變易規律而定新舊規律。清新,指地球上的空氣清新、流水清新。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風吹拂柳芽吐新。新鮮,地球上動物中的魚、羊對天新規律變化最敏感、最新鮮。漢朝揚雄《太玄·務》:“新鮮自求珍。”

    4、人新的規律。人新一定要順從天新、地新的規律而規律。見得最多的新人,是指結婚或結婚不久的人,新婦(新結婚的女子),新官(新郎。亦稱新官人”),新姑娘(剛結婚或結婚不久的女子),新娘子(新娘),新婚燕爾(極言新婚歡樂,燕、宴,安樂的樣子) 唐杜甫《佳人》:“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清黃遵憲《新嫁娘詩》:“誰家年少看新娘,戲語諛詞鬧一房;惱煞總來捉人臂,要將香盒捧檳榔。”“鸞衾春暖久勾留,紅日三丈已上樓。驀聽笑聲窗外鬧,新人今尚未梳頭。”新發子硎(喻初入學的學生、新生),《韓非子·五蠹》:“必為新聖笑矣。”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劉表新亡。” 新立(新登上君位),新好(新結交的好友),新軍(新投充的兵),新化(新經教化)

    5、事新的規律。事新是指人在時空(天新、地新)中所言“口”、所出手“彐”的新事。《戰國策·趙策》:“太后新用事。”《論語》:“溫故而知新。”唐韓愈《原毀》:“即其新。” 新文(新聞,新鮮事兒,過分追求新奇的文章,時文),新句(詩文中清新優美的語句)

    6、物新的規律。物新隨著天新、地新、人新、事新而新。漢·佚名《古豔歌》:“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明袁宏道《滿井遊記》:“如鏡之新。”又如新鮮衣服(新鮮潔淨的衣服),新鶯出谷(形容鳥鳴悅耳),新米(指本年新收穫的米) 新板洋錢(指清代機鑄的雕有龍形圖案的銀元)

    (三)作為名詞的“新”。

    1指剛收穫的糧食或蔬菜等。《禮記》:“天子嘗新。”

    2、指朝代名 。漢王莽初封新都侯,初始元年(西元八年)代漢稱帝,國號新,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更始元年(西元23)為綠林農民起義軍所滅。

    3、指柴薪。原為“新”,後作 《馬王堆漢墓帛書》:“百姓斬木艾新而各取富焉。”

    4、指新的人或事物。《論語》:“溫故而知新。”唐韓愈《原毀》:“即其新。”

    5、指新氏。新氏系出自姬姓。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裔,畢萬之後封于新田(故城在今山西曲沃西南),其後因以為氏,見《姓苑》廣西欽州、臺灣高雄、台東、北京、河北石家莊、山東曲阜、河南焦作等地均有此姓。五、如何闖才新?

    是創還是闖?這是方法,目標是新。“創”是由“倉”和“刀”而組成。“倉”,既有指“倉庫”的意思,更有指創造文字的“倉頡”的意思。關於“倉”字,還有“倉頡造字”的傳說,倉頡造字恃才自敖說,我是君上一人;有老者以“出、重”,“魚馬”等字詰問後,他則說,我是人下一君。無論“我是君上一人”還是“我是人下一君”,都是指“倉”字。記載倉頡造字有兩段話:“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寢多也。”然後概括倉頡造字的“六書”: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倉頡造字的效果,中華民族跨入了文明的門檻:“天雨粟,鬼夜哭。”“刀”則是起到“斧斤”的作用,它是創“新”不可或缺的工具。“闖”是由“馬”和“門”而組成。“倉庫”當然是有“門”的,“門”是給人進出的,有“馬”一樣的“闖勁”,當然能夠“闖”造出比門內更“新”的東西來。

    “新”是在“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舊”會變成“新”,“新”也會變為“舊”,“吐故納新”是大自然的規律。“舊”(“舊”)如何變新,這就要在“舊”字上下動手腳。久而廢置的杵臼,上面已長滿了草,下面還有佳鳥在那裡做窩。把上面的草拔掉,把下面的杵臼除去,讓佳鳥自由飛翔。佳鳥自由飛翔必須經歷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惟”,“佳鳥”必須用“心”去“蔔占”,往東西南北那個方向飛,才安全、快捷、準確把握“最佳”的新方向。第二階段是“唯”,“佳鳥”必須用“口”去宣傳“最佳”的理論,鼓舞自己和他人一起走上新道路。第三階段是“維”,“佳鳥”必須用“糸”去組織“最佳”的隊伍,讓大家一起達到新目標。

    創新也好,闖新也好,既不是胡亂開刀,也不是魯莽亂闖,而是遵循“天、地、人”,“人、事、物”的由“舊”(“舊”)易變為“嶄新”的規律。其中“人”是創新、闖新的關鍵。人由舊而新也是有程式、有規律的

    1、要有新思想。思路、思想、思維是人“思”的不同階段的表述。“思”字原來的寫法是“悤”,下面是“心”,上面是“(腦)”。思要用“心”和“”,用心思側重于感性思維,用囪思側重于理性思維,只有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思”。現在的“思”,下面是“心”,上面是“田”。“心”是思維工具:不但包括“心思”和“腦思”,還要利用電腦網路。“田”則是思維物件、思維範圍和思維方法。思維物件:天、地、人;物、錢、人、心。是物的“農田”,還是人的“心田”,或是人的“性田”,三者皆是。思維範圍指“田”外的框“囗”,思維方法指“田”內的“十”:為時空的“十”字架,也指物的“物自”:一分為萬千,萬千合為一;“物性”:一分為二,合二為一;“物態”(物質形態):一分為三,合三為一;“物件”(物質存在時空條件):一分為四,合四為一;物類(物質種類):一分為五,合五為一;物符(物質表現符號):一分為六,合六為一;物色、物音:一分為七,合七為一;物易:一分為八,合八為一;物數:一分為九,合九為一;物量:一分為十,合十為一。“維”字,也包括了思維工具、思維方法、思維與言論、思維與行動和思維效果。“維”字由“糸”、“佳”構成。“佳”者,一指短尾鳥,思維能像短尾鳥一樣自由在思想天空奮翮翱翔;一指善、好,思維是向善、向好的思維,漸趨佳境;又是趨吉避凶、趨善避惡的思維佳具。什麼是最好的思維佳具,能飛翔穿越時光墜道?單車10公里\小時,汽車100公里\小時,高鐵300公里\小時,飛機1000公里\小時,火箭10000公里\小時,當今火箭是最“佳”的“佳”。“維”字來說也是思:思惟〉思唯〉思維的過程,是偏旁“忄、口、糸”和“佳”結合的過程。“忄”是先用心進行蔔占、辨別,繼而用“口”語言說明、講清,結果就能像“糸”一樣維繫著思維發展。人類思維史的歷程是鬼話、神話、宗教、哲學、息學、智慧的過程。由無產者到有產者到資產者,是人類走過或正在走的路程,由資產者到知產者到智產者,是人類正在走或未來要走的路程,是人類就要走新路。要能走新思路,就是要把走路的人由思想者培養成思考者。思想者只回答是什麼的問題,思考者要回答為什麼的問題;思想者可成為知產者,思考者可成為智產者。

    2、要有新觀念。如果說新思想是頭腦裡想的,內心深處想的,那麼,新觀念則是眼睛裡看的,也是心中叨念著的。任何新觀念都離不開宇宙觀、世界觀、價值觀這三觀。宇宙觀是天新的規律發展,天外有天,太陽系後有銀河系,銀河系後有灰洞,灰洞後有黑洞,黑洞後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轉一周,即一個銀河系年,相當於地球繞太陽的25億年。宇宙觀是上下左右前後的空間謂之“宇”,古往今來未迎的時間謂之“宙”。小部分是用肉眼觀看得到的,大部分要借助其它工具才能觀看得到的。而世界觀則是地新的規律發展,大部分是用肉眼可觀看得到的,小部分是要借助其它工具才能觀看得到的。“世”為時間,“卅”年為“一世”;“界”為空間,“二人”有界,二家有界,二村有界,二鎮有界,二縣有界,二省有界,二國有界,生死陽陰有界。世界觀可分為六個世界觀(陰陽三千世界):渺觀世界、微觀世界、中觀世界、宏觀世界、宇觀世界、炸觀世界(超宇觀世界、灰洞世界、黑洞世界)。我的座右銘:“愛惜精神留他日擔當宇宙,蹉跎歲月問何時報答國家”中的“擔當宇宙”即指此。

3、要有新理論。在心為意,出口為音為言,記言為文,文以載道,文以載理。不同立場有不同思想、不同觀念、不同理論。是非理論是人類行動的指南。凡是地球上的人,都生活在太陽系裡,地球圍繞著太陽轉,所以地球上人類有共同的是非理論,人們一直在追求:實事求是,實事求非;虛中求是,虛中求非。何謂“是非”?“是”字,《說文解字》釋爲:“直也,從日正”。是,上面是一個“日”字,下面是一個“正”字。太陽照射到地球上,最正的時候是中午十二時和晚上0時,所謂“子午線”是也。早期人類除了從太陽那裏能得到正確的方位外,別無他法。因此,“正”字的意思是正確方向、正當、主要、肯定、向前進等義,而“是”字的意思源自“太陽下的正確方向”,這是人類在黑暗的野蠻時代所孜孜以求的。極爲有趣的是,古文字中“宀”下面“是”字,即“寔”,也是“正”的意思,也是“是”的意思,同時還是“實”的意思。可見,“寔事求是”和“實事求是”是一致的,都是要從實際的事物當中,探求出“正確的東西”來,將它肯定。“非”字,《說文解字》釋爲:“韋也,從飛下羽皮,取其相背也”。非字的象形,極像太陽的光線照射到轉動的地球上豎直物之上,一邊是一時、三時、五時,另一邊是七時、九時,十一時,當然包括一天時間的光線,這就構成了一個“非”字。其次,古義相假借,違和韋相通假,飛鳥兩邊的翅膀各下垂向相反方向。實際上,“非”字和“是”字相違、相反。如果說“是”是指正確,那末“非”就是指錯誤;是爲對,非爲錯;是爲成績,非爲問題;是爲優點,非爲缺點;是爲長處,非爲短處;是爲功勞,非爲過錯;是爲肯定,非爲否定;……。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在物質時代,人們一直在追求:實事求是,實事求非;在精神時代,人們一直在追求:虛中求是,虛中求非。

    4、要有新道路。道在何方,道在首中。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立天之道乃無有,立地之道乃陰陽,立人之道乃女男。每個人的道路都一樣,從搖籃到墳墓,只是過程不同,精彩不同,由舊更新速度不同。唯物論者認為,能看得見的自然界物質就是水、木、火、土、金五個種類;唯物史觀者認為,人類所經歷的時代道路也應是:水的時代、木的時代、火的時代、土的時代、金的時代。從地球上人類所經歷的社會道路應是野蠻社會、亞文明社會、文明社會(由陸地文明到海洋文明再到太空文明)。從人類所成長經歷的過程也應是無產者成為有產者,又由有產者成為資產者,再由資產者成為知產者,最終成為智產者。在封閉的社會裡,在封閉的家庭裡,道路似乎不甚重要。在自由競爭的世界裡,在自由飛翔的宇宙中,找到門路才能走上最佳的騰飛道路。門路又在哪裡?要走向海洋文明,要走向世界,從江河出海口就能找到門路。例如廣東珠江出海有八大門:虎門、蕉門、洪奇門、磨刀門、澳門(十字門)、雞啼門、厓門、虎跳門,其中厓門、澳門(十字門)、虎門這三門對中國歷史進程發生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新會厓門。1279年南宋丞相陸秀夫背負皇帝趙昺跳入大海,漢族的南宋政權終結,蒙古族的元朝統治全面建立。蒙古遊牧民族的陸地文明征服了亞歐大陸,為人類的陸地文明跨越到達巔峰的位置,也是中華民族開始邁向海洋文明的起步。其次是香山澳門(十字門)。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船舶遭風浪波濤,請求借地晾曬貨物,並賄賂官員,取得澳門的賃居權。1582年利瑪竇到澳門傳天主教,住十年,後到肇慶、韶關、南昌、南京,永住北京。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葡萄牙獲永駐管理澳門特權。只有92萬平方公里的葡萄牙,不及廣東一半面積,但其征服海洋的勇氣,其走向世界的決心,讓世界目瞪口呆。葡萄牙人只是用和平的、貿易的、友好的、談判的方式,通過澳門向中國啟示著海洋文明。1514年第一艘葡萄牙商船開到了廣東,1817年世界上第一部《英華詞典》在澳門產生,1822年用葡萄牙文辦的《蜜蜂華報》也把中國推介給西方,西方文明以和平的方式在與中國進行著交流,但未能成功。迫使中國打開大門,進行開放式的迎接海洋文明,走向世界,則是在東莞虎門。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燒毀英國的鴉片,第二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三年香港被英國所占,在“船堅炮利”的脅迫下,不得已打開了閉關鎖國的大門,從而使中國掀開了近代史上的新一頁。西方的海洋文明衝擊著東方的陸地文明。今天的一帶一路”為既為弘揚中華5000年文明擴寬了道路,更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闢了新門路,還為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升等級為世界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即走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道路,這就是新道路。

    5、要有新制度。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要有制度。制度好,壞人會變好;制度壞,好人會變壞。什麼是制度?制度就是處理好生產和消費的分寸。“制”字左邊上部為“牛”為“生”,指生產;下部為“巾”,指消費;右邊為“刂”為“刀”,指分割。“度”,指社會裡生產和消費的界限、程度。十根頭髮為一程,十程等於一分,十分等於一寸,十寸等於一尺,十尺等於一丈,十丈等於一裡。生產和消費,永遠不能分割開來,偏偏又要去分割開來,一直是社會人類的永恆話題。生產中有消費,消費中有生產,生產為了消費,消費為了更好生產,一句話,都是為了人。資本主義制度以“貝”為本,社會主義制度則以“人”為本,共產主義制度以“共生”為本。對資本主義制度來說,社會主義制度則是新的社會制度;對社會主義制度來說,共產主義制度則是新的社會制度。社會制度是由生產力、生產物件、生產工具、生產關係、生產方式諸方面來決定的。對制度的看法,不要只有簡單的二元化制度:即公有制、私有制。簡單地認為,兩種制度是對立的,非彼即此。實際上,四面“八”方的“厶”就是“公”,公離不開私,公是由私構成的,小公由小私組成,大公由大私組成,社會是由多種制度構成的。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適宜社會發展的制度,就是好制度、新制度。有新天、新地、新人,就有新制度。有了新制度,就會有新發展。

6、要有新發展。萬事萬物的過程都是潛伏、出現、生長、發展、高潮、結局這六個階段。大到宇宙、小到細胞,無不離開這六個階段。如果說思想、觀念是潛伏階段,理論是出現階段,道路、制度是生長階段,接著就是發展。發展是天賦人權,也說是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有發展自己的權利,作為普通的老百姓祈求平安地發家致富,作為企業家夢寐以求的是發財成大款,作為知識份子希望自己的事業能不斷發達。發展也好,發家也好,發財也好,發達也好,作為領導者始終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因此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用科學發展觀來統攬全域。社會發展階段完全體現在“發展”二字上。字,是指軍備問題。字由字而成。首先,要理解“癶”字,其篆形是一個“止”和一個反“止”字形構成,好似足趾樣子,又似蹬踏的樣子。以“癶”為字頭的只有“登”、“癹”和“發”這三個字。《說文解字》又釋為:“引也,從反廾。”因而“癶”字就有導引、準備的意思。其次,要理解“弓”字,《說文解字》釋為:“以近窮遠,象形。古者,揮作弓。《周禮·亦弓》:‘王弓、弧弓,以射甲革,甚質;夾弓、庾弓,以射干矦鳥獸;唐弓、大弓,以授學射者。’凡弓之屬,皆從弓。”“弓”字核心的意義是“以近窮遠”。再次,要理解“殳”字,《說文解字》釋為:“以杸殊人也。《禮》:殳以積竹八觚,長丈二尺,建于兵車、車旅,賁以先驅。從又幾聲。凡殳之屬,皆從殳。”其實“殳”就是古代的一種兵器,用竹竿製成,有棱無刃,相似於扁擔的工具。最後,綜合來理解“發”字。《說文解字》釋“發”為:“射發也。從弓癹聲。”“癹”,“以足踏夷草。”“射”,“弓弩發於身,而中於遠也。從矢從身。篆文從身從寸。寸,法度也,亦手也。”由此觀之,“發”字有引發、準備、軍備的意思。中國人民解放軍於201611日成立火箭軍部隊,說明了中國軍隊的發展,也說明了中華民族的發展。“發”字簡化為“發”,與頭髮的“髮”字簡化成同一個“發”字,這就混淆了“發”和“髮”字的意義,讓人有對“發展”有命如懸絲的隱憂。“展”字,是指城市問題。字,由“屋”字頭、“共”字心、“長”字腳構成。社會發展與否頭等重要的是看房屋。如果人們還住在樹上,那是“有巢氏”;如果人們還住在山洞裡,那是“燧人氏”。一看那秦磚漢瓦,就知道其時代的痕跡。20世紀50年代的屋子多為泥磚房,60年代多為紅磚房,70年代多為批燙房,80年代多為洗米石房,90年代多為瑪賽克房,進入21世紀就多有玻璃冪牆等多元素的房。從房屋的質量數量可以看出社會的發展,所以房屋是時代發展的頭等標誌。“共”字心,是指大家共同有房屋住,這才是真正的發展。“共”字是“展”字的核心,所以“展”字的甲骨文曾被寫成四個“工”字,四個“工”字就有齊、同、共的意思;又被寫成上面兩個“工”、下面一個“口”;還被寫成上面兩個“口”、下面一個“口”,即倒“品”字。“展”字的四種寫法非常耐人尋思:要達到“展”的境界,倒要慢慢品味才行。曾經有把“展”字簡化成“屍”下“一”,或“屍”下“二”字。一首屍體躺在那裡,怎麼發展?一首還不夠,兩首躺在那裡,兩公婆都死成屍首了,又怎能發展?還有一種理解,新城市的房屋也是在舊城的屍體上建立起來的。有的則把展字寫成缺了“長”字的腳,或長字旁多了一撇,長了個尾巴。其實“展”字的核心就是房屋問題,也就是城市化問題。

    7、要有新高潮。沒有高潮的發展,不是真的發展;有高潮的發展,才是真的發展。事物發展至高潮階段,也是彰顯至頂至極的階段。龍的傳人在潛伏、出現、生長、發展、高潮、結局六階段中的高潮,是處於潛龍、見龍、乾龍、躍龍、飛龍、亢龍的“飛龍”,為“飛龍在天”,為“九五至尊”。當今社會的高潮往往又由國家的高潮來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101日誕生後歷經磨難,不斷成長,其高潮則體現在這三個重要節點上:第一個高潮側重在外高潮,200888日晚8時世界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舉行開幕,中國拿了51枚金牌,為世界第1位,世界眾多國家元首前來參與,俄國總統普京、美國總統布希父子。第一個高潮側重在內高潮,200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60周年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閱兵式,閱兵隊伍中抬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四位軍委主席的畫像接受檢閱,彰顯出60年來的軍事實力。第三個高潮側重于內外高潮,201593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突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題,邀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夫婦、俄羅斯總統普京、韓國總統朴瑾惠等世界多國首腦和政府政要參與,習近平主席親自檢閱,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國威、軍威,可謂高潮疊起。

    8、要有新結局。萬事萬物既有開始,就有終結;某種意義上來說,既有始終也無始終。舊的結局就是新的開端,新的結局則是更新的開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第一章“資產者與無產者”的最後一段中提到,資產者“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者的滅亡和無產者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多次讀到此,掩卷而思,“掘墓人”是需要的,如沒有掘墓人的話,去逝者就會發爛發臭,疫病還會傳染活著的人,掘墓人是不可或缺的,在農村掘墓人就是杵工。要有新結局,不但要有掘墓人,而且還要有致悼者、挽歌者、送葬者,這樣的結局才是新結局:去逝者的尊嚴和哀榮得到社會的尊重和受護。

    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在《共產黨宣言》結尾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幹什麼?就是要用各種辦法成為“有產者”。變為“有產者”後,全世界“有產者”還要聯合起來,再由“有產者”變為“資產者”。馬克思的《資本論》實實在在是由“無產者”、“有產者”變成“資產者”的行動指南,馬克思傾盡其畢生精力為此而奮鬥終生。而後恩格斯又繼承其遺志,繼續馬克思的未竟事業。由“有產者”變為“資產者”後,全世界“資產者”更要聯合起來,又要從“資產者”變為“知產者”,當今進入資訊時代的知識經濟社會,“資產者”要矢速成為“知產者”。人類社會也還是要不斷發展的,社會中個體的人也是不斷發展的,也就是說,又要由“知產者”變為“智產者”,這是馬克思給全人類指明的奮鬥方向。“有產者”是“無產者”的掘墓人,“資產者”是“有產者”的掘墓人,“知產者”是“資產者”的掘墓人,“智產者”是“知產者”的掘墓人,“產者”是“智產者”的掘墓人,“氣產者”是“產者”的掘墓人,“產者”是“氣產者”的掘墓人,“產者”是“產者”的掘墓人,“無產者”是“產者”的掘墓人,“產者”是“產者”的掘墓人,“產者”又是“產者”的掘墓人,“產者”是“產者”的掘墓人,……這樣的無限迴圈,是否為人類社會前進的“新結局”“新開始”……,只能讓宇宙的易變規律去決定了。

    是創新還是闖新?所有創新也好,闖新也好,全都是在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起點為要有新思想,經過新觀念、新理論、新道路、新制度、新發展、新高潮,最後終點為新結局。新結局是檢驗思想、觀念、理論、道路、制度、發展、高潮是否新的唯一標準。新的結局本是更新的起點,新的結局又是更新的開端,新的結局還是更新的開始。新的一年要有新的開局,這不但是在座所有人必須的,也是全人類所有人必須的。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丘氏書室做起,從萬木草堂做起,從樂新讀書會做起。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2130 |  个人分类: 无分类 |  系统分类: 思想•时评 |  发表于: 2016.01.29 13:00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